文博信息

中国确定3年申遗项目!一起走遍55项中国世界遗产!

摘要: 9月10日,《普洱日报》头版发表《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调研组赴普洱调研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一文,文中普洱市市长市长刘勇明确提到,普洱市将按照2021年2月1日前正式递


9月10日,《普洱日报》头版发表《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调研组赴普洱调研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一文,文中普洱市市长市长刘勇明确提到,普洱市将按照2021年2月1日前正式递交申报文本,2021年6月至9月间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现场考察评估的时间节点,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准备。

我国明年的申遗项目已确立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这是一个自然遗产项目,2022年我国将申报文化遗产项目。因此,只要今年我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就将确定成为2022年我国唯一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本次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调研工作,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教科文全委会的领导同时参加,,并且都表态将全力支持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也印证了该项目的优先级之高。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将填补茶叶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也将成为云南省第六项世界遗产。

新闻全文如下

普洱日报讯(记者付颖),9月5日至7日,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调研组赴普洱调研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张磊;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秦昌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曾艳,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参加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市政府副市长胡剑荣陪同调研。

汇报会上,刘勇向调研组汇报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情况。

宋新潮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普洱市按照申遗工作的要求,初步完成申报文本,并有序推进景迈山环境综合整治和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确保了申遗工作有标准、有路径,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扎实基础。他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支持普洱市的申遗工作,希望普洱市对照申报标准、查漏补缺,采取有力措施按时间节点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精心打磨申报文本,梳理提升申遗的主题价值;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完善管理规划,保证管理机制运行畅通;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各个工作环节压实压紧;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全面加强遗产保护,以申遗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当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秦昌威说,做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滇西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在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和当地群众共同努力下,普洱市申遗推进工作成效明显。在下一步工作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将全力支持普洱市申遗工作,普洱市要准确把握形势,树立底线思维;严格按照申报标准,对照先进经验和专家指导意见完善工作方案,力争申遗筹备工作无懈可击;在项目规划和产业发展中,要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力争把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打造成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遗产传承保护利用的典范

刘勇对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长期以来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普洱市坚持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推进申遗工作,严格落实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强化组织、健全机制,对照标准做好申遗基础工作,全力保护好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他表示,接下来,普洱市将按照2021年2月1日前正式递交申报文本和6月至9月间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考察评估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申遗工作的统筹协调,按照专家团队的指导意见逐项对标进行落实和整改,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准备。

恳请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充分考虑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的战略意义、迫切需求和现实价值,对申遗工作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

杨德聪主持会议并就做好有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深入澜沧县惠民镇申遗“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景迈村芒埂组、老酒房、景迈大寨,芒景村芒洪组、芒景下寨组、芒景上寨组、翁洼组,以及哎冷山茶魂台、翁基传统村落、大平掌古茶林、糯岗传统村落等地,实地调研申遗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进一步做好遗产点的本体保护、现场展示、标识监测、管理体系建设等业务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中国的世界遗产,今生必须逛完!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全景链接(55项)

世界文化遗产

(37项)

1

长 城

入选时间:1987 地 址: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公元前约220年,秦始皇下令将早期修建的一些分散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长城的修建一直持续到明代(1368至1644年),终于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长城在建筑学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二维码进入长城全景

02

明清故宫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入选时间:1987 / 2004 地 址:北京故宫 / 沈阳故宫

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沈阳故宫作为其扩展项目也被列入其中,目前称为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北京故宫是以紫禁城为主体的中国明清皇家宫廷建筑群,沿用近5世纪(1416—1911 年)。北京故宫的宫廷园林和宫殿建筑群(其近1万间房间里的宫廷用具和艺术品),构成了中国文明在明、清时期的珍贵见证。

  二维码进入故宫全景

沈阳清朝故宫建于1625-1626年至1783年间,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沈阳故宫是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将权力扩大到全国中心、迁都北京之前,朝代建立的见证,后来成为北京故宫的附属皇宫建筑。这座雄伟的建筑为清朝历史以及满族和中国北方其他部族的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二维码进入沈阳故宫全景

0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入选时间:1987 地 址:陕西临潼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直到1974年才被发现,这处考古遗址下面仍然有成千上万件的雕塑等待被发掘。秦始皇陵是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殁于公元前210年)的陵墓,秦始皇葬于陵墓的中心,周围围绕着著名的陶俑。

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设计建造的。陵墓中的小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维码进入兵马俑全景

04

莫 高 窟

入选时间:1987 地址:甘肃敦煌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二维码进入敦煌莫高窟全景

0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入选时间:1987 地址:北京房山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2公里处,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北京人遗迹,同时还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 000至11 000年的晚期智人的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仅是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阐释。

二维码进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全景

06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

入选时间:1994布达拉宫/2000大昭寺/2001罗布林卡 地址:西藏拉萨

布达拉宫作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藏传佛教及其在历代行政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

大昭寺也建造于公元7世纪,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的罗布林卡,曾经作为达赖喇嘛的夏宫,是西藏艺术的杰作。这三处遗存的建筑精美绝伦,设计新颖独特,加上丰富多样的装饰以及与壮丽美景的和谐统一,更增添了其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价值。

二维码进入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全景

07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入选时间:1994 地址:河北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清朝皇帝的夏宫,位于河北省境内,建造于公元1703年至1792年,由皇室宫殿、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组成。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山区、草原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存,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

二维码进入承德避暑山庄全景

08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入选时间:1994 地址:山东曲阜

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

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

二维码进入孔庙、孔林和孔府全景

09

武当山古建筑群

入选时间:1994 地址:湖北丹江口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宫殿和庙宇是构成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14至17世纪)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来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二维码进入武当山全景

10

庐山国家公园

入选时间:1996 地址:江西 九江

庐山国家公园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瑰丽的自然风光与匠心独运的历史建筑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其突出的美学价值与中华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的庐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缩影。

二维码进入庐山全景

11

平 遥 古 城

入选时间:1997 地址:山西平遥

平遥古城建于公元14世纪,是现今保存完整的中国传统城市的杰出范例。其城镇布局集中反映了五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雄伟的建筑与银行业相关,因为平遥是19至20世纪初期中国的金融中心。

二维码进入平遥古城全景

12

丽 江 古 城

入选时间:1997 地址: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古城传统民居历经数个世纪的洗礼,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二维码进入丽江古城全景

13

苏州古典园林

入选时间:1997 地址:江苏苏州

位于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大古典园林,是公认的、最能体现中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之造园思想的杰作。这些园林建造于公元11至19世纪,精雕细琢,意境高远,反映了中国文化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思想。

二维码进入苏州园林全景

14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入选时间:1998 地址:北京海淀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二维码进入颐和园全景

15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入选时间:1998 地址:北京东城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是一组保存完好、庄严的坛庙建筑群,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上,天坛都反映出天地之间(即人界和神界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也展现了古代帝王在这种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维码进入天坛全景

16

大 足 石 刻

入选时间:1999 地址:重庆大足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特别是公元9世纪到13世纪天才般技艺的摩崖造像,以其极高的艺术品质、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和谐共处的局面。

二维码进入大足石刻全景

17

龙 门 石 窟

入选时间:2000 地址: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集中分布在古都洛阳之南伊河两岸峭壁上,是中国石窟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5 世纪末至8 世纪中叶间(中国北魏太和十七年至唐天宝十五年)最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

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题材多样, 雕刻精美,蕴涵丰厚而蜚声中外。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维码进入龙门石窟全景

18

明清皇家陵寝

入选时间:2000 / 2003 / 2004 地址:清东陵 清西陵(河北) 明显陵(湖北) / 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江苏)/ 盛京三陵(辽宁)

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寝建筑群,是大型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创造性杰作,是14—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古代王朝(明、清)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典礼规制,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备。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艺术,阐释了中华帝国晚期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二维码进入明清皇家陵寝全景

19

青城山-都江堰

入选时间:2000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解决了调水、灌溉、排水出除沙及治洪控流等问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南,占据成都平原大部分面积的是青城山。公元142年,哲学家张陵正是于此处,开创了中国道教。历史上青城山中修建了许多寺庙,集中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

二维码进入青城山都江堰全景

20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