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国际博物馆日|苏州吴中:回望史前太湖,追溯“何以江南”
摘要: 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苏州吴中博物馆推出最新特展“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共展出两百余件出土文物,梳理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和环太湖地区的发展历程,回望了太湖流域地区的史前文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是明净而风暖的秀丽。是吹面不寒的杨柳微风,深巷阡陌的杏花春雨;是小桥流 ...
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苏州吴中博物馆推出最新特展“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共展出两百余件出土文物,梳理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和环太湖地区的发展历程,回望了太湖流域地区的史前文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是明净而风暖的秀丽。是吹面不寒的杨柳微风,深巷阡陌的杏花春雨;是小桥流水间的吴侬软语,更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然而,何以江南?若是追根溯源,这江南的文明究竟源自何方?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环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北抵长江,南达杭州湾及钱塘江,包括今上海市、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省北部。这一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孕育了环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在相对独立、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里,我们的祖先开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第二部分 文化标尺立史前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唯亭镇东北,是环太湖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文化层几乎跨越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先秦历史的全部编年,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遗迹遗物,表明草鞋山遗址是史前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文化中心。

第三部分 满天星斗汇江南
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在太湖流域定居并繁衍生息,造就了环太湖地区高度发达的原始文明,例如苏松地区的东山村遗址和绰墩遗址、西部过渡地带的下湾遗址、杭嘉湖地区的马家浜遗址等。就整体水平而言,其文明程度与黄河流域相比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不断验证着“长江中下游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学说。


笄,为古代女子用以装饰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通常制作较为精致,新石器时期常出土于墓葬内墓主头骨附近。到了历史时期,形成了女子十五岁结发,以笄贯之的“及笄”礼,从而成为女子成年的象征。
该种陶杯为良渚文化时期盛水器中的典型陶器,其纹饰繁复,制作相当精良,充分反映了当时原始先民高超的制陶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该器是梳理头发的用具,牙梳下端有8个梳齿,即用于梳理头发,或别在发髻上作为装饰用品。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


环太湖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哺育了智慧的先民,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它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文明火花中的耀眼一束,为江南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样的文化底蕴,让“江南”这个字眼,出现在了无数文人墨客作品之中,盛名至今。
展览地点:吴中博物馆一楼第二特展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是明净而风暖的秀丽。是吹面不寒的杨柳微风,深巷阡陌的杏花春雨;是小桥流水间的吴侬软语,更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然而,何以江南?若是追根溯源,这江南的文明究竟源自何方?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太湖风光
第一部分 得天独厚孕本源环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北抵长江,南达杭州湾及钱塘江,包括今上海市、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省北部。这一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孕育了环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在相对独立、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里,我们的祖先开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鹿角
新石器时代
澄湖遗址出土
吴中博物馆
第二部分 文化标尺立史前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唯亭镇东北,是环太湖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文化层几乎跨越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先秦历史的全部编年,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遗迹遗物,表明草鞋山遗址是史前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文化中心。

圜底腰檐陶釜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遗址出土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藏

陶“碟形器”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通高13厘米,最大腹径18.3厘米
草鞋山遗址出土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藏
第三部分 满天星斗汇江南
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在太湖流域定居并繁衍生息,造就了环太湖地区高度发达的原始文明,例如苏松地区的东山村遗址和绰墩遗址、西部过渡地带的下湾遗址、杭嘉湖地区的马家浜遗址等。就整体水平而言,其文明程度与黄河流域相比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这些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不断验证着“长江中下游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学说。

陶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
东山村遗址出土
张家港博物馆藏

陶背壶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东山村遗址出土
张家港博物馆藏

骨笄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
常州圩墩遗址出土
常州博物馆藏
笄,为古代女子用以装饰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通常制作较为精致,新石器时期常出土于墓葬内墓主头骨附近。到了历史时期,形成了女子十五岁结发,以笄贯之的“及笄”礼,从而成为女子成年的象征。

宽把陶杯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绰墩遗址出土
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藏
该种陶杯为良渚文化时期盛水器中的典型陶器,其纹饰繁复,制作相当精良,充分反映了当时原始先民高超的制陶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象牙梳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
绰墩遗址出土
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藏
该器是梳理头发的用具,牙梳下端有8个梳齿,即用于梳理头发,或别在发髻上作为装饰用品。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

玉鱼形饰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赵陵山遗址出土
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藏

玉三叉形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新地里遗址出土
桐乡市博物馆藏

兽面陶器耳
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
嘉兴马家浜遗址出土
嘉兴博物馆藏
环太湖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哺育了智慧的先民,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它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文明火花中的耀眼一束,为江南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样的文化底蕴,让“江南”这个字眼,出现在了无数文人墨客作品之中,盛名至今。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8日-2021年8月14日展览地点:吴中博物馆一楼第二特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