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学术讲座之一|胡秉华先生:关于樟树国字山墓出土文物清理与保护预研究工作方法的讲座
2021年6月4日,胡秉华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王府井修复室进行关于樟树国字山墓出土文物清理与保护预研究工作方法的讲座,此次讲座主要目的在于培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出土文物保护工作中对于文物携带的考古信息进行识别、记录、提取、解读与保护的工作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张红燕、王浩天、黄希、霍海峻、王丹、韩化蕊、杨巍、郭正臣、李其良、李汉召等参与线下讲座,文保中心、科技中心、夏商周考古研究室部分老师使用腾讯会议以线上会议模式参与讲座。
(胡秉华先生讲座过程及线上讲座。摄影:杨巍,黄希)
胡秉华先生结合文保中心工作特点,针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与信息提取工作进行现场讲解,包括几个方面: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老技术室、文保中心、科技中心发展历程,各个阶段部门分工情况及重要项目工作经历。
2、介绍山西大河口墓地、山东前掌大墓地、山东王因遗址等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情况,在发掘过程中的考古信息资料提取与后续研究工作,作为国字山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参考。
3、强调,在对出土文物保护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信息的揭示和保存,不要随意清洗剔除。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考古知识,对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遗迹遗痕深入分析研究,不要把可疑的信息放掉,力求辅助解决目前考古学研究里面还未解决的问题。
4、出土文物保护过程重要记录报告,清理过程以草图+线图的形式,详细记录原始位置关系,形成分记录与总记录。器物的工艺细节在清理保护过程中显现,保护过程中的信息记录是最终文物保护及复原的基础,工作态度要认真,反复分析,不能想当然。
本次学术讲座活动,胡秉华先生在文物修复部传统工作模式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强调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强沟通合作,帮助了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丰富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安排部署未来工作,完善和规范相关的技术、操作程序,促进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执笔:黄 希 杨 巍
审核:张红燕 王刃余
责编:韩 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