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传世稀见,“四欧宝笈”领衔唐碑善本大展
摘要: 一场传世稀见的唐碑善本大展,从唐碑宋拓本里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笔法奥义,一直读到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气势,再读到历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绶、何绍基、龚心钊等的题跋。11月1日起,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对外正式展出(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展出的65件 ...
一场传世稀见的唐碑善本大展,从唐碑宋拓本里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笔法奥义,一直读到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气势,再读到历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绶、何绍基、龚心钊等的题跋。
11月1日起,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对外正式展出(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中,国宝级的唐碑善本倾囊而出。主办方表示,上图馆藏唐碑《四欧宝笈》《宋拓九成宫》《宋拓集王圣教序》《宋拓麓山寺碑》《宋拓多宝塔》《宋拓玄秘拓》等等一大批国宝级碑帖善本同时展出。据悉,上海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收藏品种几乎囊括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碑帖博物馆”。

走进上海图书馆一楼展厅,顿时感受到浓浓的金石气息,展柜中最先读到的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欧宝笈”。
这是近现代收藏大家吴湖帆所旧藏,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的宋代石刻拓本,分别是《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尤其《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四欧本,是海内孤本,国之重宝,列《四欧宝笈》之首。“四欧宝笈”堪称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石碑系唐贞观五年(631)刻立,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展出的此册为吴湖帆藏“唐代原石北宋拓本”,传世孤本,列“四欧宝笈”之首。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列为 “镇馆之宝”。凡九百三十字。明初为王偁(孟扬)所藏,清代经陈崇本、成亲王(皇十一子永瑆)、荣郡王(皇三孙绵亿)、奕绘(荣郡王之子)、沈树镛、潘祖荫等人递藏,民国间转归吴湖帆四欧堂。此册旧称“王孟扬本”,今称“四欧堂本”。



四欧堂本有着曲折的“身世”,其国宝身份的确定历尽坎坷,早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翁方纲就曾判定此册为“宋代翻刻拓本”,后来罗振玉将翁方纲的《化度寺》版本考定推翻,认为经翁方纲鉴定为“唐原石宋拓真本”的五个拓本皆为翻刻。据册中民国十五年(1926)罗氏题跋云:“(四欧堂本)甫一展观,神采焕发,精光十步外,不必一一与敦煌本校量,已可确之为唐石宋拓,且存字多至九百余,为之惊喜欲狂,而册后翁阁学跋因与他本不同,反以此本为宋人翻本,以蔽于所习,致使颠倒若斯。然使予不意见敦煌本,亦无由解转往昔之疑,更何能证阁学之惑,是吾人眼福突过古人……”
上图展览现场,从“四欧宝笈”的装帧处处可见吴湖帆的金石收藏之虔诚,上图还专门展出了吴湖帆手书题刻的书箱,内设四个书匣。面板、题签、题画、题记、印章等俱全。
上海图书馆馆藏的《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为宋拓宋装本,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此本考据点与吴湖帆“四欧堂本”基本相同。
据介绍,唐碑宋拓有一个“扎堆”现象,即主要集中在欧阳询《九成宫》、《皇甫诞》、《虞恭公》,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怀仁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李邕《麓山寺》和《李思训》,颜真卿《多宝塔》和《大字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等少数几种著名经典碑刻上,以上名品几乎占据了传世唐碑宋拓本的全部,因此,宋拓唐碑将是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主办方在展厅里还竖起了一块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的碑石复制品,以供观众留影。
据介绍,龚心钊本欧阳询《九成宫》与吴湖帆四欧堂藏本《九成宫醴泉铭》相比,四欧堂本装裱字口略为撑大,此本装裱一流,字口内可见皱褶,字口外服帖平整,保持了宋时碑刻原始面貌”。显然,党崇雅本要优于四欧堂本。经检,龚心钊本亦无填墨涂描之现象,虽无党崇雅宋装本之鼎鼎大名,但纸墨拓工在伯仲之间,龚心钊本亦当在四欧堂本之上。







见证一个“碑帖博物馆”
上海图书馆馆藏碑帖浩如烟海,收藏品种几乎囊括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碑帖博物馆”。
展览同时还展出了大量全幅的唐碑拓本,现场观看时气势夺人。
”展览中的精品都有大量题跋,可以看到清代到民初的人是怎么收藏的,他们的理念是什么,前辈收藏家是真正做学问的,他们的细心与钻研,都能清晰看到,让人叹服。“此次展览的总策划童衍方在现场说。
清中后期文人逐渐转向金石考据和碑学研究,追求“金石气”成为书坛潮流。楮墨沉黝、神气浑古的“既美且精”的碑帖拓片,成为文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金石学家们热衷于碑帖拓片的收藏鉴赏,一方面为了考订经史,另一方面也为了满足古物鉴定和编纂谱录之需,同时也形成了一批私人藏家为主的碑帖鉴藏圈。
据仲威介绍,上海图书馆藏有25万件碑帖拓片,其中能够称为善本者,约有3000余件。上海图书馆的善本碑帖收藏是与上海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晚清、民国直至建国初期,官商齐聚上海,资金与文物云集沪上,其中碑帖善本亦多半流通到上海。馆藏如此众多的碑帖资源,绝非偶然,是旧时的碑帖藏家和碑帖商人共同孕育了这份特殊的文化遗产。宏观的社会政治运动和微观的文化个体活动共同交织出一部“近现代碑帖收藏史”。“馆藏的善本碑帖,几乎涵盖了所有旧时的碑帖收藏大家,远的不说,仅就清末民国的藏家就有:翁同龢、沈树镛、赵烈文、杨守敬、缪荃孙、吴大澂、吴昌硕、王瓘、张祖翼、叶昌炽、盛昱、吴郁生、费念慈、端方、莫棠、周大烈、龚心钊、张伯英、褚德彝、陈景陶、高时丰、叶恭绰、吴湖帆、蒋祖诒等等,今日我们念及以上诸家,除了叹服于他们的鉴藏智慧外,还要感恩于他们的递藏行为,大批文化瑰宝得以流传至今,他们的姓名和他们的藏品一同被典藏进上海图书馆,同时也被写进永恒的人类文化史册。”










1. 孔子庙堂碑(庞泽銮藏本)
2. 昭仁寺碑(程瑶田藏本)
3.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四欧堂本)
4. 九成宫醴泉铭(吴湖帆四欧堂本)
5. 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
6. 九成宫醴泉铭(张廷济跋本)
7. 九成宫醴泉铭(费念慈藏本)
8. 虞恭公温彦博碑(吴湖帆四欧堂本)
9. 虞恭公温彦博碑(清内府本)
10. 伊阙佛龛碑(叶奕苞藏本)
11. 段志玄碑(汪克埙藏本)
12. 皇甫诞碑(吴湖帆四欧堂本)
13. 张琮碑(王楠藏本)
14. 晋祠铭残本(张丙震藏本)
15. 孔颖达碑(翁方纲藏本)
16. 雁塔三藏圣教序(张燮藏本)
17. 万年宫铭并额(谭光藏本)
18. 韩仲良碑并额(文素松藏本)
19. 张胤碑(刘体智藏本)
20. 李靖碑(程曾煌藏本)
21. 王居士砖塔铭(缪曰芑藏本)
22. 同州三藏圣教序(王瓘藏本)
23. 道因法师碑(王存善藏本)
24.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
25.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蒋衡藏本)
26.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顾文彬藏本)
27. 集王书三藏圣教序(崇礼藏本)
28. 明徵君碑(孙印哲藏本)
29. 程夫人塔铭(吴湖帆藏本)
30. 程夫人塔铭(刘体乾藏本)
31. 封祀坛碑并额(沈铭昌藏本)
32. 梁师亮墓志三种合册(潘景郑藏本)
33. 升仙太子庙碑(明拓本)
34. 栖岩寺诗刻(叶汝兰藏本)
35. 岑植德政碑(项元汴藏本)
36. 景龙观钟铭(赵烈文藏本)
37. 姚懿碑(李师浑跋本)
38. 马怀素墓志铭(顾苓藏本)
39. 李思训碑(沈树镛藏本)
40. 李思训碑(吴乃琛藏本)
41. 兴福寺半截碑(李国松藏本)
42. 端州石室记(吴湖帆藏本)
43. 会善寺道安禅师碑(明中叶本)
44. 会善寺道安禅师碑(张增熙藏本)
45. 唐敬节法师塔铭(潘承厚藏本)
46. 麓山寺碑并阴(何绍基藏本)
47. 麓山寺碑(陆恭藏本)
48. 唐俭碑(吴湖帆藏本)
49. 卢正道碑(刘履芳藏本)
50. 多宝塔感应碑(杨典诰藏本)
51. 多宝塔感应碑(林则徐手拓本)
52. 东方画赞碑(周大烈藏本)
53. 臧怀恪碑(王文涛藏本)
54. 大字麻姑山仙坛记(龚心铭藏本)
附 小字麻姑山仙坛记(翁同龢藏本)
55. 张从申书李玄靖碑(龚自珍藏本)
56. 元结碑(何凌汉藏本)
57. 颜真卿书李玄靖碑(王楠藏本)
58. 宋璟碑(陈汉第藏本)
59. 八关斋会报德记(清初拓本)
60. 颜氏家庙碑(龚心钊藏本)
61. 玄秘塔(龚心钊藏本)
62. 圭峰定慧禅师碑(庞泽銮藏本)
63. 契苾明碑(养如先生藏本)
64. 宋璟碑(王秉恩藏本)
65. 大唐中兴颂(道光拓本)
展期: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西门第一展厅(淮海中路1555号)
11月1日起,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对外正式展出(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中,国宝级的唐碑善本倾囊而出。主办方表示,上图馆藏唐碑《四欧宝笈》《宋拓九成宫》《宋拓集王圣教序》《宋拓麓山寺碑》《宋拓多宝塔》《宋拓玄秘拓》等等一大批国宝级碑帖善本同时展出。据悉,上海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收藏品种几乎囊括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碑帖博物馆”。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四欧本(局部),是海内孤本,国之重宝,列《四欧宝笈》之首

展览现场
上图镇馆之宝“四欧宝笈”全本呈现走进上海图书馆一楼展厅,顿时感受到浓浓的金石气息,展柜中最先读到的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欧宝笈”。
这是近现代收藏大家吴湖帆所旧藏,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的宋代石刻拓本,分别是《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尤其《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四欧本,是海内孤本,国之重宝,列《四欧宝笈》之首。“四欧宝笈”堪称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石碑系唐贞观五年(631)刻立,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展出的此册为吴湖帆藏“唐代原石北宋拓本”,传世孤本,列“四欧宝笈”之首。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列为 “镇馆之宝”。凡九百三十字。明初为王偁(孟扬)所藏,清代经陈崇本、成亲王(皇十一子永瑆)、荣郡王(皇三孙绵亿)、奕绘(荣郡王之子)、沈树镛、潘祖荫等人递藏,民国间转归吴湖帆四欧堂。此册旧称“王孟扬本”,今称“四欧堂本”。

“四欧宝笈”堪称上海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上图专门展出的吴湖帆手书题刻书箱

宋拓皇甫诞碑(局部)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四欧本(局部)

四欧堂勘碑图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藏本)
四欧堂本有着曲折的“身世”,其国宝身份的确定历尽坎坷,早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翁方纲就曾判定此册为“宋代翻刻拓本”,后来罗振玉将翁方纲的《化度寺》版本考定推翻,认为经翁方纲鉴定为“唐原石宋拓真本”的五个拓本皆为翻刻。据册中民国十五年(1926)罗氏题跋云:“(四欧堂本)甫一展观,神采焕发,精光十步外,不必一一与敦煌本校量,已可确之为唐石宋拓,且存字多至九百余,为之惊喜欲狂,而册后翁阁学跋因与他本不同,反以此本为宋人翻本,以蔽于所习,致使颠倒若斯。然使予不意见敦煌本,亦无由解转往昔之疑,更何能证阁学之惑,是吾人眼福突过古人……”
上图展览现场,从“四欧宝笈”的装帧处处可见吴湖帆的金石收藏之虔诚,上图还专门展出了吴湖帆手书题刻的书箱,内设四个书匣。面板、题签、题画、题记、印章等俱全。
上海图书馆馆藏的《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为宋拓宋装本,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此本考据点与吴湖帆“四欧堂本”基本相同。
据介绍,唐碑宋拓有一个“扎堆”现象,即主要集中在欧阳询《九成宫》、《皇甫诞》、《虞恭公》,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怀仁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李邕《麓山寺》和《李思训》,颜真卿《多宝塔》和《大字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等少数几种著名经典碑刻上,以上名品几乎占据了传世唐碑宋拓本的全部,因此,宋拓唐碑将是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主办方在展厅里还竖起了一块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的碑石复制品,以供观众留影。

展览现场,《九成宫醴泉铭》的碑石复制品
展览呈现龚心钊藏欧阳询《九成宫》也十分罕见,即“党崇雅旧藏宋装本”。据介绍,从龚心钊装裱进册的购藏借条可以发现,民国二十四年(1935)前后,龚心钊以先后两笔付款的形式花费6000大洋高价购得一本“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当时的北宋拓本极为罕见,为此他特意拍照留念,请来郑孝胥审定并题签,附上自己的校记,并夹入珍贵的晋朝蚕茧纸,不遗余力,珍视有加。这件宋拓宋装《九成宫醴泉铭》,因其当年购入价格甚昂,也曾被誉为“天价九成宫”。据介绍,龚心钊本欧阳询《九成宫》与吴湖帆四欧堂藏本《九成宫醴泉铭》相比,四欧堂本装裱字口略为撑大,此本装裱一流,字口内可见皱褶,字口外服帖平整,保持了宋时碑刻原始面貌”。显然,党崇雅本要优于四欧堂本。经检,龚心钊本亦无填墨涂描之现象,虽无党崇雅宋装本之鼎鼎大名,但纸墨拓工在伯仲之间,龚心钊本亦当在四欧堂本之上。

龚心钊藏欧阳询《九成宫》包装,即“党崇雅旧藏宋装本”

龚心钊藏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龚心钊藏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龚心钊当年以先后两笔付款的形式花费6000大洋高价购得《九成宫醴泉铭》

龚心钊藏欧阳询《九成宫》后面的龚心钊相片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也有多个版本,“集字”是将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玄奘西行取经的功德,亲自撰文,并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真迹,命怀仁和尚集字成碑。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八日刻立此碑,碑原在长安修德坊弘福寺,北宋初移入文庙,后又移至西安碑林。上海图书馆馆藏的《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为北宋后期拓本,经张应召、李守、史贻直、汪喜孙、蒋镜秋等收藏。伊秉绶、郭尚先均评定为“北宋精本”,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后,伊秉绶跋文
“伊秉绶的跋文书于乙亥年,是去世前一个多月,所以这可能是伊秉绶最晚的的书法。”童衍方介绍说。见证一个“碑帖博物馆”
上海图书馆馆藏碑帖浩如烟海,收藏品种几乎囊括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碑帖博物馆”。
展览同时还展出了大量全幅的唐碑拓本,现场观看时气势夺人。
”展览中的精品都有大量题跋,可以看到清代到民初的人是怎么收藏的,他们的理念是什么,前辈收藏家是真正做学问的,他们的细心与钻研,都能清晰看到,让人叹服。“此次展览的总策划童衍方在现场说。
清中后期文人逐渐转向金石考据和碑学研究,追求“金石气”成为书坛潮流。楮墨沉黝、神气浑古的“既美且精”的碑帖拓片,成为文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金石学家们热衷于碑帖拓片的收藏鉴赏,一方面为了考订经史,另一方面也为了满足古物鉴定和编纂谱录之需,同时也形成了一批私人藏家为主的碑帖鉴藏圈。
据仲威介绍,上海图书馆藏有25万件碑帖拓片,其中能够称为善本者,约有3000余件。上海图书馆的善本碑帖收藏是与上海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晚清、民国直至建国初期,官商齐聚上海,资金与文物云集沪上,其中碑帖善本亦多半流通到上海。馆藏如此众多的碑帖资源,绝非偶然,是旧时的碑帖藏家和碑帖商人共同孕育了这份特殊的文化遗产。宏观的社会政治运动和微观的文化个体活动共同交织出一部“近现代碑帖收藏史”。“馆藏的善本碑帖,几乎涵盖了所有旧时的碑帖收藏大家,远的不说,仅就清末民国的藏家就有:翁同龢、沈树镛、赵烈文、杨守敬、缪荃孙、吴大澂、吴昌硕、王瓘、张祖翼、叶昌炽、盛昱、吴郁生、费念慈、端方、莫棠、周大烈、龚心钊、张伯英、褚德彝、陈景陶、高时丰、叶恭绰、吴湖帆、蒋祖诒等等,今日我们念及以上诸家,除了叹服于他们的鉴藏智慧外,还要感恩于他们的递藏行为,大批文化瑰宝得以流传至今,他们的姓名和他们的藏品一同被典藏进上海图书馆,同时也被写进永恒的人类文化史册。”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上海图书馆方面表示,唐碑最具有群众基础,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书法学习临摹范本,因此,唐碑就成为上海图书馆碑帖系列展览的“第一站”。说到唐碑展览,可能许多公藏机构多能举办,甚至不少私人收藏家也能举办,如何办出上海图书馆特色的唐碑展览,将是上图思考的重点,“首先,全面展示唐碑艺术多样性是我们的出发点,让世人看到除却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书法之外的更多的唐碑风貌,全面了解唐代书法风尚的转变和发展,是上图首要目的。其次,展现唐碑拓本的文物珍贵性,是上海图书馆馆藏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因此,本次展出的唐碑拓本,不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名篇,就是国家一二级文物,也就是说,展示上海图书馆唐碑善本魅力是本次展览最大的特色和看点,不是宋拓就是明拓,即便是清初拓,也是这一唐碑品种的最早或较早的传本。凡是唐碑善拓多经历代名家递藏,名工装裱,名家题跋,这次唐碑善本展览,还将是历代碑帖题跋的展示,碑帖收藏家鉴藏钤印的展示,碑帖装帧艺术的展示,多种形式的叠加复合展示,最终传递出博大精深的碑帖收藏文化。”
《麓山寺碑》陆恭藏本

《麓山寺碑》陆恭藏本

《麓山寺碑》陆恭藏本

《麓山寺碑》何绍基藏本跋(局部)

《大字麻姑仙坛记》龚心铭藏本(局部)

展出现场

《道因法师碑》王存善藏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附:展出目录1. 孔子庙堂碑(庞泽銮藏本)
2. 昭仁寺碑(程瑶田藏本)
3.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四欧堂本)
4. 九成宫醴泉铭(吴湖帆四欧堂本)
5. 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
6. 九成宫醴泉铭(张廷济跋本)
7. 九成宫醴泉铭(费念慈藏本)
8. 虞恭公温彦博碑(吴湖帆四欧堂本)
9. 虞恭公温彦博碑(清内府本)
10. 伊阙佛龛碑(叶奕苞藏本)
11. 段志玄碑(汪克埙藏本)
12. 皇甫诞碑(吴湖帆四欧堂本)
13. 张琮碑(王楠藏本)
14. 晋祠铭残本(张丙震藏本)
15. 孔颖达碑(翁方纲藏本)
16. 雁塔三藏圣教序(张燮藏本)
17. 万年宫铭并额(谭光藏本)
18. 韩仲良碑并额(文素松藏本)
19. 张胤碑(刘体智藏本)
20. 李靖碑(程曾煌藏本)
21. 王居士砖塔铭(缪曰芑藏本)
22. 同州三藏圣教序(王瓘藏本)
23. 道因法师碑(王存善藏本)
24.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张应召藏本)
25.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蒋衡藏本)
26.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顾文彬藏本)
27. 集王书三藏圣教序(崇礼藏本)
28. 明徵君碑(孙印哲藏本)
29. 程夫人塔铭(吴湖帆藏本)
30. 程夫人塔铭(刘体乾藏本)
31. 封祀坛碑并额(沈铭昌藏本)
32. 梁师亮墓志三种合册(潘景郑藏本)
33. 升仙太子庙碑(明拓本)
34. 栖岩寺诗刻(叶汝兰藏本)
35. 岑植德政碑(项元汴藏本)
36. 景龙观钟铭(赵烈文藏本)
37. 姚懿碑(李师浑跋本)
38. 马怀素墓志铭(顾苓藏本)
39. 李思训碑(沈树镛藏本)
40. 李思训碑(吴乃琛藏本)
41. 兴福寺半截碑(李国松藏本)
42. 端州石室记(吴湖帆藏本)
43. 会善寺道安禅师碑(明中叶本)
44. 会善寺道安禅师碑(张增熙藏本)
45. 唐敬节法师塔铭(潘承厚藏本)
46. 麓山寺碑并阴(何绍基藏本)
47. 麓山寺碑(陆恭藏本)
48. 唐俭碑(吴湖帆藏本)
49. 卢正道碑(刘履芳藏本)
50. 多宝塔感应碑(杨典诰藏本)
51. 多宝塔感应碑(林则徐手拓本)
52. 东方画赞碑(周大烈藏本)
53. 臧怀恪碑(王文涛藏本)
54. 大字麻姑山仙坛记(龚心铭藏本)
附 小字麻姑山仙坛记(翁同龢藏本)
55. 张从申书李玄靖碑(龚自珍藏本)
56. 元结碑(何凌汉藏本)
57. 颜真卿书李玄靖碑(王楠藏本)
58. 宋璟碑(陈汉第藏本)
59. 八关斋会报德记(清初拓本)
60. 颜氏家庙碑(龚心钊藏本)
61. 玄秘塔(龚心钊藏本)
62. 圭峰定慧禅师碑(庞泽銮藏本)
63. 契苾明碑(养如先生藏本)
64. 宋璟碑(王秉恩藏本)
65. 大唐中兴颂(道光拓本)
展期: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西门第一展厅(淮海中路1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