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展讯】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第436期)
转自 收藏家杂志社
刻石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自魏晋以降,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始终占据书法风格史的主流,而刻石书法则长期难以进入经典的行列。清代碑学兴起以后,刻石书法逐渐受到重视。于今,随着书法形式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领域中的独立发展和地位提升,对刻石书法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理应进一步加强。
基于此,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结合传统“品”的话语评论方式,力图重新发现和挖掘古代刻石书法的艺术美,策划了“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继2020年的系列展之一“汉隶十二品新探”之后,即将于2021年11月1日推出系列展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书法三十品新探”,是对古代石刻书法艺术遗产的又一次专题性的集中研究和展示。
展览与论集内容分为“理论”“鉴碑”“创作”三个部分。以特邀专家和公开征稿的方式,基于所甄选的刻石“三十品”为母本进行研究和创作,最终选辑出研究文章近40篇以及书法作品60余件。此后,本平台将陆续推出。
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
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艺术基金
协办单位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碑刻研究委员会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品 目
《上尊号》|《受禅表》|《孔羡碑》|《谷朗碑》
《禅国山碑》|《天发神谶碑》|《华芳墓志》
《广武将军碑》|《爨宝子碑》|《好大王碑》
《中岳嵩高灵庙碑》|《爨龙颜碑》|《姚伯多造像》
《始平公造像》|《魏灵藏造像记》|《霍扬碑》
《石门铭》|《南石窟寺碑》|《郑文公碑》
《瘗鹤铭》|《刁遵墓志》|《李璧墓志》
《张猛龙碑》|《马鸣寺碑》|《高贞碑》
《曹望憘造像记》|《张黑女墓志》《敬史君碑》
《天柱山铭》|《铁山石颂》
品 鉴
孔 羡 碑
沈树镛册首题跋钤印
沈树镛旧藏 明拓本
天 发 神 谶 碑

封面邵福瀛题签
姚华、罗复堪题签


拓本22开、前后题跋共三开,半开高37.5厘米、宽25厘米。
拓本前后分别有邵福瀛、陈宝琛、葛成修、多段观款题跋。钤印有“邵海父”“海父”“海父偶藏”“广平”“松龛”“徐之鑑印”“仲水金石”“二爨级庐”“稚禾曾观”“稚禾印信”“叔盖”“钱松私印”“徐恕”“望风怀想”等。拓本上段“敷垂”二字损半,宋元祐间刻跋中“二十六日”之“六”字上点与横损连。此本当在石毁前不久,为清乾隆、嘉庆间所拓。但此本为宣纸淡墨精拓,风神明达;又因此碑拓本存世量小,故尚属难得。
广 武 将 军 碑
刊刻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全称为“立界山石祠碑”,又称“广武将军□产碑”“苻秦建元四年产碑”“张产碑”等,无撰书者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书法上线条高古,书写自由,不拘一格,古朴稚拙,天趣浑成,上承汉隶之平正大气,下启北魏之古拙生动。
《广武将军碑》整纸拓本一套2轴。分为碑阳及左侧、碑阴及右侧各1轴。碑阳拓本高140厘米、宽72厘米,左侧高170厘米、宽14厘米,
姚华1922年题跋,自跋文中可见当时此碑复出不久,学者间尚有争议。
碑阴拓本高161厘米、宽71.5厘米,右侧高128厘米、宽12.5厘米。为民国九年重新发现后拓本。

拓本高159厘米、宽52.5厘米
此拓本第一行“人”字撇捺交叉处未损;第八行“来”字第三横左半上边缘平整未损;拓本左下方无咸丰二年邓尔恒跋,所谓“刻邓跋之前拓本”。其时间在乾隆四十三年至咸丰二年之间,一般将此类拓本视为初拓本,较少见,字迹清晰者尤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