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许杰:三星堆塑像的重现与解读
原作者: 许杰 |
来自: 美成在久 |
发布时间:2021-11-20 19:18 |
查看: 1342 | 发布者: Ansanjin |
摘要: 伴随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三星堆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黄金面具、金杖、青铜神树……自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相继被发现,人们对它的讨论便从未停止。奇绝壮观的青铜像引发了更多关于古蜀国蚕丛纵目、鱼凫化仙的遐想。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的发掘现场每天都在上“新”。今天,我们不妨花点时间,重读一篇许杰老 ...
伴随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这片神奇的土地。
三星堆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黄金面具、金杖、青铜神树……自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相继被发现,人们对它的讨论便从未停止。奇绝壮观的青铜像引发了更多关于古蜀国蚕丛纵目、鱼凫化仙的遐想。今天,我们不妨花点时间,重读一篇许杰老师撰写于20年前的旧文,或许也能收获颇丰。
许杰先生同时任三星堆遗址发掘领队陈德安先生与青铜神树的合影,摄于2000年11月27日,时为“千古遗珍——四川古代文物展”在北美巡展拍摄神树照片。古蜀异观:三星堆塑像的重现与解读
作者 许杰 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本文选自《美成在久》第8期,由杨难得译成中文。原刊于ORIENTATIONS 英文版2001年5月期,标题为 RECONSTRUCTING SANXINDUI: Some Speculations # 1986年,中国西南四川省三星堆村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使得大量令人惊愕称奇的古物重见天日,其中包括数十枚象牙、金器以及数以百计的铜器、石器和玉器。这些可上溯至公元前13世纪至前12世纪的器物,证实了此地区拥有前所未知的富庶繁荣和文化发展水准,颠覆了人们之前的想象。这些器物大多史无前例,其中更有一些可谓中国古代文物中最奇特、最壮观者。虽然这些器物丰富多样,令人称奇,但同其原貌相比,仍相去甚远。这不仅是由于它们已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之久,也缘于在祭祀时受过特殊处理,几乎所有器物因掩埋前的有意打砸并(或)焚烧而致部分受损,有时甚至完全被毁。例如某些青铜器在焚烧后熔成难以辨识的结块,还有许多器物在当时显然是更大的器物组合体的构件,而其他不同材质的组件部分,或已被毁,或未埋入祭祀坑。因此,我们在祭祀坑中所见器物,只是某种仪式行为的“意外残留物”。1986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二号祭祀坑挑灯夜战的情景,敖天照 摄
不过,幸存的器物仍隐含大量线索,使我们有可能复原再现或合理推测某些塑像的真实面貌。要理解三星堆礼仪的性质,这样的重建工作是必需的。
青铜立人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公元前12世纪 高260.8厘米 三星堆博物馆藏
铜人跣足立于台座之上,使其高度又增加了一米,巨大的双手让人瞬间震撼。它的手中可能原握有一件或多件用于献祭的器物。关于这件(些)器物,学者们提出了几种猜想,其中最可信的意见认为是一枚象牙,如出土此尊立像的二号祭祀坑内就出土有67枚象牙。此外,立人双手抱握成弧形,表明若他持有单件器物,则该器物的形状也必然呈弧形,如象牙。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4号祭祀坑内清理象牙,沈伯韩 摄
粗厚的眉毛浮雕于鼓凸的双眼上方,眼球从内眼角到外眼角有弧线折凸;鼻子长且高凸,嘴巴呈浅凹槽状;下巴呈平整的模塑带状,并一直延伸至耳后的连合处。现已无神的双眼最初可能因涂有黑色颜料而活灵活现;一尊小型跪坐人像在眉毛、瞳孔及眼睑等处保留有清晰的黑色颜料。
青铜跪坐人形饰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公元前12世纪 高13.3厘米,宽5.5厘米
三星堆博物馆藏
这种痕迹还见于一尊与立人像头部大小相当、面容相似的人形头像上。

青铜人头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公元前12世纪 高51.6厘米
三星堆博物馆藏
可以想见,其涂黑部分与新铸铜器金色光泽的对比当极为鲜明。如上图所示头像现仅在唇部见有朱砂痕迹,但在其出土时,鼻孔及耳洞内均抹有朱砂。从涂抹朱砂和黑色颜料的位置来看,可能并非是单纯着色,而应是仪礼性地赋予头像品尝、嗅闻、听闻(或说话、呼吸、听闻)的能力。和眼睛一样,该人像的耳朵也大得出奇。其耳垂上均有佩戴耳饰的穿孔,耳饰形制或可参见金杖上簪刻的笑面人,及玉璋上阴刻人物的耳部垂饰。这些耳饰似乎为三星堆仪礼活动中的舞动方式提供了一种罕见标示。
金杖及装饰图像线图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
公元前12/13世纪 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
三星堆博物馆藏

玉璋及阴刻图案线图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长54.2厘米,最大宽度8.8厘米
三星堆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