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海丝项目组代表赴伦敦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专家工作会
2017年5月30日至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考古系组织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系列遗产国际专家工作会”。受主办方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研究员燕海鸣代表柴晓明院长及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组参加了会议。参会的中方代表还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陆琼、清华大学教授吕舟、中山大学副教授朱铁权。
会上,参会专家就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时空框架、线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模式、沉船遗迹、港口与内陆的关系、当地社区、已经列入名录的海丝相关遗产、申遗策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尽管存在较多争论,但专家普遍认为,单个的港口城市无法代表海丝的价值,这项系列遗产,必须由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的更多城市组成,才能体现出海丝所呈现的意义。
会上,中方代表就相关议题发表了意见,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代表进行了深入沟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的讨论文件在很多方面均吸纳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海丝项目组的主题研究成果。在充分的前期研究基础上,燕海鸣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之中,并对某些国家代表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等核心议题的质疑,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针对性的见解。燕海鸣介绍了我院海丝项目组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相关工作情况,显示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工作,已经走在国际前列。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邀请,燕海鸣将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参加下一步“概念性文件”的编纂工作。
此次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首次就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事宜进行讨论,初步形成了国际组织、缔约国之间的对话平台,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参会专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阿联酋、阿曼、土耳其、加拿大、法国、英国等,以及来自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