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央视聚焦萧后冠修复 《皇后凤冠复生记》有望本月底首播

拍摄现场
扬州晚报讯 2013年,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认定为隋炀帝墓的消息,引起了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来到扬州聚焦隋炀帝墓,拍摄并播出了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也同样受到该栏目的关注,昨天,《探索·发现》摄制组就开始在扬州拍摄,聚焦萧后冠保护。据编导透露,纪录片《皇后凤冠复生记》有望本月底播出。
《探索·发现》摄制组再来扬
聚焦萧后冠保护
2012年12月19日,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经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证明,一号墓是隋炀帝墓,二号墓为隋炀帝萧后墓,此项考古发掘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探索·发现》是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它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
2013年,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认定为隋炀帝墓的消息,引起了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2013年11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来到扬州聚焦隋炀帝墓,主要通过拍摄考古现场和专家访谈,讲述隋炀帝墓发现的整个过程,以及墓主人身份是如何考证出来的。当年12月,通过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在央视的播出,全面展现整个考古过程,使更多人了解千年谜团是怎么破解的,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隋炀帝。
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里,考古人员一共清理出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其中有一件被命名为“M2出土冠饰”的文物,便是萧后冠。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表示,该冠是目前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
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也同样受到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关注。昨天,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开始了在扬州的拍摄工作。央视编导谷葳告诉记者,此次聚焦的是萧后冠的修复,“萧皇后墓的认定,对于隋炀帝墓的确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萧皇后墓的确定,则与墓中出土的冠饰关系重大,因为它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
《皇后凤冠复生记》初定两集
有望本月底首播
据央视编导谷葳介绍,此次,他们仍然通过拍摄考古现场和专家访谈,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设置悬念,通过专家的解读,破解一个个疑问。例如:脆弱的出土文物如何从扬州运送到陕西?陕西团队如何修复萧后皇冠?萧后冠饰内发现了棉花,它是如何保存至今,并且这是首次在这一时期的南方墓葬中发现棉花,这对考古的意义何在?萧后冠上有13棵花树,比唐史记载的12棵还多一棵,这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现在工艺能够完美复原千年之前的文物吗?
昨天上午,在曹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现场,束家平回忆了萧后冠发现过程,同时,他说,因为扬州的酸性土壤不适合金属质文物的保存,萧后冠饰保存状况极差,鉴于该冠的重要性、复杂性、脆弱性,不宜在现场继续进行全面清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联合考古队决定整体提取后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在国家文物局牵线下,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开展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研究工作。
从萧后冠运至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这一天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实验室展开了对萧后冠长达863天的修复和研究。昨天,束家平还出镜介绍了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中的新发现。
去年9月,“花树摇曳钿钗生辉——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展”在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正式与公众见面,真版和仿版萧后冠首次向社会展示,尤其是真版和仿版萧后冠将分别陈列在独立展柜里相邻展示,向公众展示萧后冠实验室考古“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展览期间,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昨天下午,扬州博物馆内,在央视《探索·发现》摄制组镜头前,真版和仿版萧后冠再次出场,还原了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展的部分场景,其间,文物专家顾风、江都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方学斌也受邀出镜,从专业的角度讲述相关历史事件及萧后冠的特色等。
央视编导谷葳告诉记者,此次选题暂定名为《皇后凤冠复生记》,初步敲定共有两集,拍摄地除了扬州,还有西安、北京。据其透露,该节目有望本月底在央视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