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从古丝路文明寻找“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参照

摘要: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姜继葆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姜继葆)7月14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丝路文明与互鉴互融”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北五省区的社会主义学院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探讨互鉴互融的古代丝路文明与丝路精神,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文化参照。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通道。四大 ...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姜继葆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姜继葆)7月14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丝路文明与互鉴互融”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北五省区的社会主义学院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探讨互鉴互融的古代丝路文明与丝路精神,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文化参照。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通道。四大发明、丝绸、茶叶传向西方,古老的中国被西方世界所知。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说,丝绸之路将中国与西方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开启了早期的一体化进程,“所以,中国加入丝绸之路,这个世界拼图才算完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永平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把人类从孤立、封闭、分散的状态,最后连接为一个整体世界的人类文明互动与交往的全球之路。

    在这条让中国与西方国家“交融”的古丝绸之路上,什么传入了中国?文化。孟宪实认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文化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佛教。从西汉后期一直到宋朝,一千多年间,中国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吸纳佛教。

    在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不容忽视。民族、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钱币的多元交融,让古代新疆成为多元文化交汇之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何星亮说:“整个新疆历史源远流长,多元交融是其显著特征。多部落、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多种宗教的汇融激荡,多种语言文字的交融荟萃,使古代西域文化成为世界上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

    何星亮认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加快核心区发展,促进相互交融交流,淡化排他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历史上,中国文化借着古丝绸之路得以走向西方,增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和社会进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侯艾君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人参与了欧亚大陆的民族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彭永捷说:“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实现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开放,也促进了相关国家之间的开放,然后产生文明相互交流的过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表示,要真正做到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政府、社会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鉴和民心相通,首先要学习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不懂语言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就达不到深层次沟通。他认为,还需要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系统、深入和持续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鼓励科研人员前往相关国家开展实地调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和平和繁荣。和平的关键在于多交流、多接触,“其实在全世界,更多的交流,更多的接触、交易、交换,可能是促进和平的一个有效手段。”潘维说,繁荣的关键就是所有国家联合起来一起修建基础设施,那么21世纪的繁荣是可以预期的。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