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刘仲莹烈士故居(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
刘仲莹(1911.3——1938.3.28),原名刘盛玉,化名范明生、李济安,1911年3月出生于鹁鸽楼村,后举家迁至口镇,就读于口镇小学,12岁考入县立中学,与同学一起成立学生联合会领导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初,到县农民协会与孙启明、王其人等一起工作。是年秋,怀着探求革命真理的热切愿望毅然离开县农民协会,考入济南省立高中,随后结识在该校任教的左翼作家胡也频,并在其指导下阅读《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1930年夏追随胡也频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当旁听生,同年底,经胡也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命到闸北做地下工作。
1931年,刘仲莹回莱芜开展革命斗争,先在口镇、鹁鸽楼,后到县农民协会、县师范讲习所等地,发展党员5名,建立中共莱芜特别支部并任书记。1932年下半年成立中共莱芜县委,刘仲莹被选为书记。1933年,在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情况下,领导莱芜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35年冬,与赵健民、鹿省三、黄仲华等人组成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被推选为书记。1936年4月,中共北方局委派黎玉任山东省委书记,刘仲莹担任省委巡视员,具体领导鲁西北地区的党建工作,先后建立了冠县县委、冠县中心县委和莘县、堂邑、南馆陶等特区区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跑遍了鲁西北各县,联络党员建立党组织,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3月28日因积劳成疾病逝。
2015年5月4日,刘仲莹烈士故居(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被原莱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9月被列为山东省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2020年12月31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21年5月19日,在刘仲莹烈士故居南侧,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开放。
撰稿: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