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博物馆:契丹文物精华之辽代瓷器

摘要: 辽代瓷器造型博采众长,各类釉色兼具,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主要烧造产品有白瓷、黑瓷、辽三彩等。白瓷是辽代一种非常重要的瓷器,它源于中原地区,与北方的形窑定窑磁州窑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契丹族有尚白的习俗,故白釉瓷器在辽地得以迅速发展。辽三彩是承袭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釉陶,又有创新和发展,通常用黄绿白三色组成明丽的色调,独具契丹民 ...

辽代瓷器造型博采众长,各类釉色兼具,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主要烧造产品有白瓷、黑瓷、辽三彩等。白瓷是辽代一种非常重要的瓷器,它源于中原地区,与北方的形窑定窑磁州窑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契丹族有尚白的习俗,故白釉瓷器在辽地得以迅速发展。辽三彩是承袭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釉陶,又有创新和发展,通常用黄绿白三色组成明丽的色调,独具契丹民族风格,唐三彩用作明器,而辽三彩多为实用器。


1】人首鱼龙形白瓷水注辽 高16厘米

研墨时可以装水、滴水的文房用具,整体造型为一个摩羯,壶身为鱼形,双鸟翼,人首为一少女头像,双手捧一个螭形短注,融合人、鱼、龙、鸟、螭等动物造型于一体,构思巧妙,造型独特,是辽瓷中的精品,经常代表契丹文物形象出现在书刊中。


2】三彩香薰 辽 高8.7厘米,

熏香用具,形制源于唐代金银器--香球,其内放置香料,点燃后香气袅袅,养神怡心。此香薰造型别致,镂空与贴塑完美结合,工艺精湛,体现了契丹贵族对唐宋生活方式的向往与仿效。


3】三彩套盒辽

宴饮或祭祀中盛放菜肴果品的常用器皿。瓷质套盒最早出现于五代,由多层漆奁演变而来,此盒每层由莲瓣形浅盘和底座组成,子母扣,层层相扣,十分精巧,通体施黄釉,外壁浮雕牡丹花叶,花施白釉,叶施绿釉,色调独特,是辽代晚期三彩器之精品


4】摩羯形三彩陶壶 辽 高22厘米,

盛水、酒、奶等液体的容器,整体造型为莲花托起以个展翅跳跃的摩羯,壶与摩羯融为一体,巧若天成,摩羯口里含着一圆珠,珠孔为流,兽角后游注水口,翼和尾之间以梁相连为执手,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为辽三彩中罕见的精品。


5】八角形三彩砚辽文房用具

整体为八角形,辽地冬季寒冷,为防止墨汁冰冻,底座可置炭火以保温。


6】三彩釉印花游鱼海棠式长盘 辽 1959年内蒙古宁城辽墓出土 展品拍自国博(国博里的介绍很简单,只有名称和年代)


7】 三彩釉印牡丹纹盘辽

当然,这么简洁的介绍可以知道,展品来自国博


8】定窑酱釉印花盏 辽 高5.7厘米 内蒙古辽墓出土

茶盏,通体施酱釉,内壁六等分模印折枝花卉,内底印一朵牡丹花。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仅少量烧制其他颜色釉瓷,故这款酱釉瓷极为名贵。契丹贵族尚团茶,故茶盏口大底小,大口可以容纳更多汤花,小底正与茶团相合。


9】白釉盘口穿带瓶

辽 口径12.8厘米,高37厘米 内蒙古赤峰耶律羽之墓出土

盛酒、奶的容器,比例恰当,浑然天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穿带瓶。

穿带瓶是契丹民族游牧时域马背上携带的盛器,最大的特点是两侧肩部与腹部有对称的桥形穿钮和竖直的凹槽,均为牢固系带而设计,方便背负,反映了辽瓷在追求美的同时,非常注重附加实用装饰。


10】黄釉盘口穿带瓶 唐 高31厘米

此瓶造型纹饰继承中原汉文化,又融合了契丹民族独创的凤首盘口瓶风格,兼容并蓄,风格独具

契丹人以黄金为贵,为美,并将这种观念反映在瓷器上,故黄釉陶瓷精品时有出土


11】定窑白瓷瓜棱形注壶辽,通高12厘米,

定窑常见酒器,构思巧妙,壶顶上堆塑绳状提梁,身上堆塑缠枝牡丹花叶纹,花叶疏朗,以线刻刻出叶脉纹,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定窑烧制的瓷器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为契丹人所喜爱。

别忘了,契丹人是尚白的


12】白瓷注壶、温碗 辽 高22厘米

注壶和温碗成套使用,注壶盛酒,温碗温酒,注壶和温碗皆为白色胎,外施白釉,装饰剔花莲瓣纹,这套酒具是辽代中期白釉瓷器的精品,也是契丹贵族结束游牧、追求生活品质的见证


13】白瓷提梁鸡冠壶辽高30厘米内蒙古赤峰耶律羽之墓出土,右边的展品来自首博

辽代早期产品,辽代早期有不少白釉皮囊壶,这与契丹族“青牛白马”的古老传说有关,相传契丹男性始祖以白马为图腾,两外也与烧造精美白瓷的定窑有关,辽军曾数度占领定州,俘工匠北上制瓷

辽代皮囊形陶瓷壶是辽代最有草原特色的器物,其造型来自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皮囊,因为早期皮囊壶上部饰有鸡冠状孔鼻,又名“鸡冠壶”,辽早期的鸡冠壶较多的保留了皮囊的样子,装饰简朴,形状浑圆,壶面上有仿皮子缝制的突棱、皮绳、皮扣合缝线等纹饰,自中期开始,壶身变得较为瘦长,底部有了圈足,便于放置在平面上,到了晚期,壶身更为瘦长,已经不具有皮囊样式,从皮囊壶的演变,可以看出契丹人从游牧向定居转化的进程。



14】白釉鸡冠壶辽来自首博

此壶为鸡冠壶的一种形式,因形似马镫,也有人称为马镫壶,辽代瓷器常常出现表现出适合于契丹游牧民族生活的特征,这些器物便于携带,适于骑马射猎生活需要


15】酱黄釉马镫壶 北京通州出土,展品来自首都博物馆


16】黄釉鸡冠壶


17】褐釉鸡冠壶辽


18】酱釉犼纽盖鸡冠壶辽北京顺义辽墓出土 来自首博

看出来表现针脚的缝痕了吗?


19】绿釉鸡冠壶(来自国博)


20】三彩釉鸡冠壶辽(来自国博)


21】黄釉迦陵频伽纹皮囊壶辽高22厘米,

提梁式皮囊壶,壶身饰人首鸟身的双头“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佛教世界中的妙音鸟,歌声婉转动听,双头迦陵频伽是唐人的创新,契丹也采用此形象来装饰本民族特有的皮囊壶


22】绿釉提梁皮囊壶辽高29厘米,

绞索式提梁壶,辽代中期产品。绿色是草原的颜色,绿釉陶瓷也为契丹所常用,此器物即是一件颇具契丹特色的瓷器


23】绿釉皮囊壶辽高31厘米

孔鼻式皮囊壶,壶身刻划卷草纹,质朴简洁


24】绿釉“杜家”款缨络纹净瓶 辽 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 来自首博

瓶身上是有7处莲花叶瓣,还有杜家2个字铭,釉色翠绿,间或泛出葱白,无论是釉色釉质还是造型都极为精美,是少见的瓷器精品。

净瓶为佛教用器,源于印度,僧侣游方时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贮水或净手,净瓶一般从肩部注水,从长长的管流中倒出,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和辽代


25】黄釉凤首瓶辽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 来自首博

颈部为鸡头的样式,承托了一个小盘,鼓圆腹,整体造型美观大方


26】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 辽北京丰台辽墓出土 来自首博

龙泉务窑遗址在北京门头沟区,是契丹王朝在北京的瓷器烧造中心,以烧白瓷为主


27】白釉刻双凤纹盒辽来自首博


28】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来自首博


29】黄釉龙柄洗 北京阜成门外出土 来自首博


30】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辽

梅瓶造型出现于北宋,称为经瓶,为盛酒器,以其挺拔优美的造型流行于宋元明清,清代多用作陈设器或插花,因瓶口较小仅可插梅枝,称为梅瓶


31】绿釉凤首瓶 来自国博


32】黄釉长颈瓶 来自国博


33】玳瑁釉瓷枕 辽 来自国博


34】龙泉务窑三彩菩萨像辽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来自首博

辽三彩是受唐三彩的影响而产生的,多用黄绿白三色釉,此菩萨像头戴花蔓冠,胸前饰有璎珞,腰间有蝴蝶结,通体施黄绿琉璃釉,明亮光润


35】 灰绿釉鸡腿瓶

鸡腿瓶是契丹民族典型的陶瓷器物造型之一,形似鸡腿,来自首博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及艺术资讯,请关注收藏家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业务咨询电话:010-65593940

关注公众账号:
方法一:在微信6.1版本中打开文章后,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查看官方账号”加关注即可

方法二:扫一扫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