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中古敦煌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议程

摘要: ‍11月17日11月17日(周日)上午,调研8:00,由敦煌市出发至莫高窟,考察莫高窟及文物陈列中心12:30-13:30,午餐(敦煌研究院职工餐厅)11月17日(周日)下午,学术研讨第一小组第三场,14:00—15:40,大报告厅主持人:戴卫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晓卉(兰州财经大学教授)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1.徐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 ...






“中古敦煌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敦煌研究院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


承办单位: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多元文化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


协办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黑河学院


甘肃    敦煌

二○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


议程

11月16日(周六)上午

8:00,由金叶宾馆乘车至莫高窟

8:30,全体代表合影

开幕式:9:00—9:30

会议地点:敦煌研究院学大报告厅

主持人:张田芳(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议程:

1.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杨富学先生致开幕词

2.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夏炎先生致辞

3.黑河学院院长杨敬民先生代表协办方致辞


大会主旨报告,上午9:30—10:50,大报告厅

主持人:黄荣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系教授)、祁琛云(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以内):

1.吕宗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道扬书院院长、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敦煌文献所见纬书佚文校证

2.李并成(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丝路文化的创新性论略——以敦煌文化为中心的考察

3.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刘昞《人物志注》与河西地区的学术环境

4.严耀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关于敦煌文书斯2454背之“地轮灯法”


茶歇10:50-11:10


大会主旨报告11:10—12:30 

主持人:李  国(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研究馆员)、于  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以内):

1.牛汝极(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从儒释道经典的翻译看回鹘人的中华情怀

2.张安福(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天山走廊多元族群流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研究

3.弗拉基米尔·马良文(Владимир Малявин,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中国边疆的全球意义

4.杨富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中古敦煌在丝路文明交流史中的地位


11月16日下午 学术交流

第一小组第一场,14:00—15:40,大报告厅

主持人:张安福(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洪琳(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楼  劲(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敦煌若干医药文书的定名

2.高启安(兰州财经大学教授):“媪围”及“媪围水”浅议

3.韩传强(滁州学院教授):敦煌写本《绝观论》考述

4.李  国(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研究馆员):敦煌壁画中的猪形雷神论略

5.叶凯歌(新疆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回鹘佛经翻译家及译经活动研究综述

6.自由讨论


茶歇15:40-16:00


第一小组第二场,16:00—18:00,大报告厅

主持人:韩传强(滁州学院教授)、孙久龙(吉林大学《史学集刊》编辑部研究员)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王进玉(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敦煌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颜料的应用和来源

2.魏军刚(青海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西晋《临辟雍碑》碑阴题名所见“敦煌散生”及相关问题

3.马刚(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博士后):西夏与金代艺术相关问题考

4.吴正科(敦煌研究院信息中心馆员):藏经洞“和合”写《涅槃经》的甄别与断代

5.徐晓卉(兰州财经大学教授):中古时期敦煌地区麻作物的利用——以藏经洞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6.黄  京(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晚唐五代敦煌僧官判辞研究


7.自由讨论


第二小组第一场,14:00—15:40,小报告厅

主持人: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王  戎(山东社会科学院《东岳论丛》编辑部编审)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晋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堂邑氏胡奴甘父:正史记载最早有名字的少数民族翻译

2.李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比较视野下突厥族群的历史分流与中国史叙事的语境生成

3.刘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副研究员):《魏书》“浇人”诏与“泼寒胡戏”

4.林勰宇(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上古至中古时期舜孝故事的建构——兼论敦煌《舜子变》之家庭伦理观

5.朱希帆(河西学院讲师):试论唐、五代“参军戏”的衍变——以敦煌壁画为中心

6.自由讨论


茶歇15:40-16:00


第二小组第二场,16:00—18:00,小报告厅

主持人:晋文(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  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副编审)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胡祥琴(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天文星占与拓跋鲜卑的华夏化

2.刘璞宁(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北朝时期的鲜卑名号争夺——改称“徒何”考

3.王永平(扬州大学教授):北魏后期之抑佛思潮及其特征

4.夏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副院长):《黄石公祠记》所见八世纪科举、礼制与地域社会

5.邵正坤(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佛邑的发展及北朝国家的管控——以造像记为中心

6.张云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关于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几个问题——读《魏书·序记》

7.自由发言


第三小组第一场,14:00—15:40,数字化所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谢继忠(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屈玉丽(塔里木大学文史学院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王乐庆(西安博物院研究员):浮海以行的唐代求法僧侣与长安的历史际会

2.盖佳择(淮阴师范学院馆员):霞浦“明教门”文书核心神祇贞明大圣形象溯源

3.杨琛(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杨富学(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研究员):霞浦摩尼教祷雨科仪与道教雷法之关联

4.周忠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略论中古陇西李氏文化传统

5.李懿轩(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基督教、科学与儒家思想的

6.自由讨论


茶歇15:40-16:00


第三小组第二场,16:00—18:00,数字化所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黄荣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系教授)、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谢继忠(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民间习惯法视域中的清代河洮岷地区乡村社会治理——以契约文书为中心

2.郭小丽(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切尔内赫论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现象

3.李晓红(中山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试论中古北族乐歌的文本形成

4.屈玉丽(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庐山远公话》中的多元文化交流

5.郑春颖(长春师范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院院长、教授):高句丽古墓壁画粉本初探

6.谢晓燕(青海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汉律中的“少长”与“老小” ——兼谈大逆不道罪连坐之年龄范围

7.自由讨论

16日晚上20:00-21:30,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会议,金叶宾馆会议室





11月17日

11月17日(周日)上午,调研

8:00,由敦煌市出发至莫高窟,考察莫高窟及文物陈列中心

12:30-13:30,午餐(敦煌研究院职工餐厅)


11月17日(周日)下午,学术研讨

第一小组第三场,14:00—15:40,大报告厅

主持人:戴卫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晓卉(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徐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唐前期京畿兵民与丝绸之路——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印证

2.朱悦梅(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元代经略河西走廊军事调遣史事钩沉

3.张田芳(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从敦煌诸本“逐日人神所在法”看中医与民族医学之交融

4.文志勇(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崔红芬(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西夏文《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的缀合与研究

5.韩吉绍(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秘书长):二十世纪以来敦煌道教医方文献研究综述

6.自由讨论


茶歇15:40-16:00


第二小组第三场,14:00—15:40,小报告厅

主持人:李小刚(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文学院教授)、张红瑜(黑河学院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禹志云(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文学院教授、院长):论武则天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统治策略

2.周胤(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研院副教授):佛教在中国的适应与转化:以寺院建筑为例

3.周喜峰(黑河学院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教授):论清初索伦部的南迁及其影响

4.张立侠(呼和浩特市政协武川县委员会副教授):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到武川与草原丝绸之路文明的思考

5.郭义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读博士):北朝琅邪王氏建构新释——以《王普贤墓志》《王绍墓志》为中心的考察

6.自由讨论


茶歇15:40-16:00


第三小组第三场,14:00—15:40,数字化所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雍际春(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郑春颖(长春师范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院院长、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以内):

1.黄荣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系教授):对鸟居龙藏珍藏辽代建筑构件的观察与分析

2.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弦鼗”与“弦鼗之制”:对先唐中原琵琶史的还原阐释

3.吴雅楠(青海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元代西藏地区的公文传递研究

4.姚潇鸫(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魏晋隋唐间佛寺储药研究

5.余雷(宣城市老年大学研究员):古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

6.自由发言


茶歇15:40-16:00


大会主旨报告,16:00—17:40,大报告厅

主持人:周喜峰(黑河学院东北亚丝路与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郭小丽(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以内):

1.陈爽(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晋室西迁与前凉肇兴

2.彭丰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汉魏十六国时期河陇大族势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边疆开发中的作用

3.莫超(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甘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试论张掖方言对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继承

4.雍际春(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管窥——以甘肃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5.祁琛云(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北宋前期朝野对“联蕃制夏”的非议及原因


17:40-18:00,会议闭幕式:

主持人:刘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副研究员)

1.新疆师范大学牛汝极教授做学术总结

2.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做学术总结

18:30,晚餐(金叶宾馆餐厅)。若有意愿参观鸣沙山、月牙泉者,餐后可自由活动。该项目属于旅游活动,会议无法做统一安排。


11月18日(周一)全天

8:00,由金叶宾馆乘车出发,考察瓜州榆林窟、锁阳城

12:30-13:30,午餐(榆林窟,会议统一准备干粮)

11月18日下午如果需由瓜州火车站离会,则需购买18点以后的火车;如果由敦煌出发,需要乘购20点以后的火车与航班。

18:30,晚餐(金叶宾馆餐厅)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感谢关注嘤鸣丝路!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