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浮丘山千佛寺石窟(含碧霞宫)

摘要: 浮丘山千佛寺石窟(含碧霞宫).唐至明.浚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丘山千佛寺石窟(含碧霞宫).唐至明.浚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丘山千佛寺石窟
历史
浮丘山千佛寺石窟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七年(643年),历经开耀、永淳、如意等年间续雕。石窟因寺内“山上山”西壁的千佛洞而得名,其开创年代虽未见明确文献记载,但根据洞壁题记及佛像雕凿风格,考古学家判定其年代不晚于唐代。千佛寺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同属一类风格,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之一。

建筑特色
石窟布局:石窟分为南窟和北窟。南窟即千佛洞,内有大小佛像996尊,洞口刻有“佛国”二字及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的八思巴文题刻。北窟规模较小,雕有大小佛像120余尊。
艺术风格:石窟内的佛像虽多已残损,但保留了盛唐时期的石刻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洞内佛像采用四壁三铺式布局,沿袭了北魏以来的三壁三龛式风格。
附属建筑:千佛寺因石窟而得名,寺内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中轴线上有山门、罗汉殿、大雄宝殿、水陆殿等建筑。
保护与现状

保护措施:1963年,千佛寺石窟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千佛寺石窟与大伾山石佛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浚县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职能,开展“古”字号专项行动,对石窟进行综合保护。
现状:石窟内的佛像虽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但大部分仍保留有唐代风格。然而,石窟仍面临渗水、风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
浮丘山碧霞宫

历史
碧霞宫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碧霞宫是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是中原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建筑特色
布局:碧霞宫主体建筑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共有殿宇楼阁87间。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有鸱尾吞脊。
大殿:大殿是碧霞宫的主体建筑,由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后殿组成,两殿相连,浑为一体。大殿内并排3座砖雕莲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橱内各塑一尊女神像。
寝宫楼:寝宫楼建成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古朴典雅。楼上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俗称“睡奶奶”。
保护与现状
保护措施:1963年,碧霞宫与千佛寺石窟一起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碧霞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碧霞宫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现状:碧霞宫整体保存较为完好,虽历经400多年风雨,但建筑格局和形式未发生大的变化。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浮丘山千佛寺石窟(含碧霞宫),唐至明,浚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作者:宝华寺

更多信息...

关键词:唐至明

关键词:浚县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