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陈婆造心经浮屠
摘要: 陈婆造心经浮屠.唐.淇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婆造心经浮屠.唐.淇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婆造心经浮图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背景
陈婆造心经浮图雕建于唐开元九年(721年),原立于淇县县城东南7公里的良相村天宁寺内。相传,陈婆是一位信佛的陈姓老年妇女,青年时为抗婚从远方逃至此地,住在天宁寺中修行,终生不嫁。陈婆容貌绝代,品行端庄,以行善和宽厚待人著称,被百姓称为陈善人。她高寿99岁,坐化于天宁寺内。为了纪念她,村民们在寺内建造了这座石塔。
建筑特点
陈婆造心经浮图是一座方形叠涩窑檐式石塔,由青石构件垒砌而成,整体轮廓呈棱锥形,造型优美。塔高2.75米,塔尖高22厘米,七级浮塔高1.44米。每级浮塔四面各凿一个小佛龛,内雕一尊佛像。塔心室正面辟半圆拱门,门楣上雕有花卉、狮首等图案,两侧各雕一力士,右侧力士已残缺。塔心室后壁雕有陈婆的坐像,脚踏二莲蓬,身后有桃形背光,背光内雕六尊佛像。塔心室右壁刻有唐开元九年《陈婆造心经浮图记》。
文化价值
陈婆造心经浮图不仅是一座佛教建筑,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其雕刻内容丰富,展现了唐代高超的石刻技艺。此外,该塔对于研究唐代的石刻艺术和淇县的佛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体现了唐代社会对佛教的尊崇和信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心态。
保护现状
陈婆造心经浮图因残缺不全,于1984年迁至淇县摘星台公园内修复。1963年,该塔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陈婆造心经浮图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成为淇县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
陈婆造心经浮图作为唐代佛教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和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