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

摘要: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唐.延津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唐.延津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马屯村同和寺旧址,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唐代石塔。

建筑结构与艺术特点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原为七级石塔,俗称“小石塔”,是典型的仿密檐式方形石塔。塔的结构如下:
塔基:最下面为整块青石砌成的三层正方形按比例收分的如意塔基座。
塔身:第一层保存最为完整,由塔体和塔檐组成。塔体分为两层,下层是唐代石刻,南面辟龛门,龛内浮雕一佛二菩萨,龛门两侧有花卉和人物图案,上方有“王法明造七级浮图”题记。塔体其他三面均线刻佛像、供养人及题记。上层为宋代重修石刻,有天圣三年(1025年)和庆历五年(1045年)的重修题记。
塔檐:塔檐为整块方形青石,每面刻有花卉图案。
塔身第二层:仅高14厘米,正中雕一小佛龛,四周有花卉图案。
塔身第三层:已残缺不全,但近年已维修好。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的建造背景与唐代佛教的兴盛密切相关。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佛塔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数量众多且形式多样。王法明造七级浮屠不仅体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的高度重视。
此外,“七级浮屠”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佛教修行者从烦恼重重的凡夫,经过一步步的修行,最终达到觉悟、解脱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这种理念在王法明造七级浮屠的建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激励着修行者不断努力。

保护与现状
王法明造七级浮屠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仅存三级,残高1.8米。1963年6月,该塔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塔身基本完整,但仍有一些部分是近年重修的。
如今,王法明造七级浮屠被立于同和寺内建亭保护,成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建筑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王法明造七级浮屠,唐,延津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唐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