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嘉应观(庙宫)

摘要: 嘉应观(庙宫).清.武陟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应观(庙宫).清.武陟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集宫、庙、衙三位一体的黄淮诸河龙王庙。嘉应观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观内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御碑亭、前殿、中大殿、过厅和禹王阁,两侧有钟鼓楼和东西龙王殿等配殿。

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主体建筑有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禹王阁、风神殿、雨神殿等。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
嘉应观不仅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观内供奉的河神均为彪炳史志的历代治河功臣,如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驯和“白大王”白英等。这些治河功臣的供奉,体现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智慧和经验。
嘉应观现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东院为河道衙署,是清代治理黄河的指挥中心,现为“嘉应观治黄博物馆”;西院为道台衙署,是地方管理河务的机构。

嘉应观的建设背景与黄河治理密切相关。在嘉应观修建前的两年间,黄河先后在武陟4次决口,洪水经卫河入海河,直逼京津,洪水挟带的泥沙还淤塞了大运河,导致运粮困难,一时朝野震动。曾随康熙巡河的胤禛(即后来的雍正)被委以重任,负责指挥决堤堵口,并许诺若堵口成功,就在武陟修建一座大小河流的总龙王庙。雍正继位后,履行诺言,取名“嘉应”,意为“嘉瑞长应”,表达对海晏河清的企盼。
嘉应观的文化价值日益突显,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水利部公布为第十四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7年被河南省水利厅公布为河南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嘉应观不仅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嘉应观(庙宫),清,武陟县,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清

关键词:武陟县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