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予州从事尹宙碑

摘要: 予州从事尹宙碑.东汉.鄢陵县.石刻及其他.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予州从事尹宙碑.东汉.鄢陵县.石刻及其他.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尹宙碑》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府君铭》,是东汉隶书碑刻,刻于东汉熹平六年(177年)。碑高209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碑额残,有穿,穿右存篆书“从”“铭”2字。碑文14行,每行27字,叙述尹宙的家世及其为官经历和功实。

历史背景
尹宙(114-176),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从事。其先祖可追溯至殷周之际,“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至嬴政时,“秦兼天下,侵暴大族”,尹氏宗族开始迁徙,其中一支在汉代从三川郡迁至颍川郡鄢陵县。尹宙父祖均身居官职,碑文载他为“东平相之玄,会稽大守之曾,富波侯相之孙,守长社令之元子也”。尹宙本人治《公羊春秋经》,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等职,之后“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立朝正色,进思尽忠”。熹平六年(177年)四月尹宙因病去世,终年62岁。

书法特点
《尹宙碑》书法宽博大度、方整浑穆,为汉代隶书石刻之上品。近代书法家康有为评价其“风华艳逸,与《韩敕》《杨孟文》《曹全碑阴》同家,皆汉分中妙品”。清王澍评其书云:“汉人隶书,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约多以古劲方拙为尚,独《尹宙碑》笔法圆健,于楷为近。”后世每多以此碑与《孔宙碑》并称“二宙”。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尹宙》)碑字较诸碑稍大,而冲和有度,正与《孔宙碑》可同玩之。”

文化意义
《尹宙碑》不仅记录了尹宙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为研究汉代隶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该碑的发现和保护也体现了后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传承。
保护情况

元皇庆元年(1312年)正月,汴梁路鄢陵县达鲁花赤阿巴赤因重修孔子庙而广求石材,于洧川发现《尹宙碑》,后移至鄢陵孔庙内。之后,碑又没入土中。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年),一说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因洧水泛涨,岸崩而重出,复迁回鄢陵孔庙。至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全碑仍一字不缺。其后拓本,泐字渐多。1963年6月20日,《豫州从事尹宙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鄢陵县文化主管部门为减少大自然对碑体的风化作用和避免遭受意外的撞伤而对碑体进行了封存。2019年10月7日,《尹宙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予州从事尹宙碑,东汉,鄢陵县,石刻及其他,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东汉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