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大周封祀坛碑记
摘要: 大周封祀坛碑记.唐.登封县.石刻及其他.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周封祀坛碑记.唐.登封县.石刻及其他.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周封祀坛碑记
历史背景
大周封祀坛碑记刻立于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腊月。武则天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年)腊月“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此后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取大功告成之意。此次封禅活动,改变了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传统,确认了中岳嵩山在帝王礼制崇拜中的神圣地位,以及武则天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碑记内容
碑记由梁王武三思撰文,大书法家薛曜书丹,楷体,时称“薛书”,谓宋徽宗瘦金之祖,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碑文内容主要颂扬了武则天的功德及其执政时期的升平景象和封禅嵩山出现的所谓祥瑞奇观、盛大典礼规模等。碑文虽剥落较多,但从现存部分看,其内容首论天地的重要和历代国君对封禅大典的重视,说天地可“张三光,而到五岳”,是“皇地大宝”,自伏羲、神农、黄帝直至商汤等国君,举行过封禅典礼的就有“七十二人”。
碑记现状
大周封祀坛碑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大街西端万羊岗封祀坛遗址上。碑早已倒伏并被土掩压,外露部分高2.90米,宽1.05米,厚0.60米。碑额题刻篆书“大周封祀坛碑”6字。碑文楷书,共37行,行71字,首行题曰:“大周封祀坛碑并序”,因碑身下部剥蚀,每行碑文仅存40字左右。
保护情况
1963年6月20日,大周封祀坛碑记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大周封祀坛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大周封祀坛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文予以公布。
文化价值
大周封祀坛遗址是研究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祭祀天地活动的重要实物见证。该遗址是全国现存仅有的、保存较好并具有代表性的封禅遗迹,是研究我国帝王封禅制度的重要实物。大周封祀坛碑记有关武则天嵩山封禅特别是禅祭少室山的内容,丰富详细,弥补了新旧唐书记载过简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