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张仲景墓

摘要: 张仲景墓.东汉.南阳市.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墓.东汉.南阳市.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医圣祠街7号,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墓址所在地。张仲景,字仲景,名机,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他被誉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历史背景
张仲景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咸和五年(330年),当时在墓前立有“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然而,墓和碑在后来的岁月中一度湮没于荒野。直到明崇祯五年(1632年),园丁在掘井时重新发现了墓碑,随后墓冢得以恢复,并加盖了墓亭予以保护。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墓后修建了享殿、过殿、厢房各三间。医圣祠的建立,相传源于一个儒生的怪梦。崇祯元年(1628年),河南兰阳诸生冯应鳌偶感伤寒,病势危殆,幸有仲景显灵,在其梦中将其愈疾,并托其去发现和保护他早已湮没的墓。

建筑结构
张仲景墓坐北朝南,为方形仿汉砖石结构,墓基为青石砌成,基上由汉砖砌成阶梯形,最顶放一青石雕莲花台,墓四角各嵌入一青石雕羊头。墓后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的享殿、过殿、厢房各三间。正殿塑有医圣像,配祀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医圣祠的建筑群包括山门、中殿、两庑、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等。大门为仿汉建筑,一对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金碧辉煌。

文化价值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不仅是对张仲景的纪念,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医圣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AAA级旅游景区。祠内收藏有大量与中医药相关的文物和文献,包括东汉针灸穴位女陶人、晋咸和五年“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白云阁藏)木刻板等珍品。这些文物和文献对于研究中医药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旅游信息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位于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古建筑群,了解张仲景的生平和医学成就,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这里还会举办香火大会,吸引众多游客和香客前来参观和祭拜。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张仲景墓,东汉,南阳市,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张仲景墓

关键词:东汉

关键词:南阳市

关键词:古墓葬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