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画像石墓、壁画墓
摘要: 画像石墓、壁画墓.东汉.密县.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画像石墓、壁画墓.东汉.密县.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密县(今河南新密)的画像石墓和壁画墓主要指打虎亭汉墓,这是两座东汉晚期的大型墓葬,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墓葬概况
位置与发掘: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打虎亭村西,1959年12月被发现,1960至1961年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
结构:两墓东西并列,相距30米,均为大型多室砖石混筑墓。墓室由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以及东南北三耳室组成。
画像石墓
规模与材料:画像石墓长24.46米,宽20.68米,券顶高6.32米,除前室甬道用砖筑外,其他各室均用青石料石筑成。
画像内容:画像石面积约300平方米,采用“减底阴刻”技法,线条流畅,画面布局合理,内容包括迎宾、车马出行、收租、庖厨、宴饮、乐舞、相扑等,还有大量瑞禽神兽和神话故事,如东王公、西王母等。
艺术价值:画像石展现了东汉时期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中《制作豆腐工艺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豆腐的记载。
壁画墓
规模与材料:壁画墓长19.8米,宽18.4米,券顶高6.72米,除门框、门扉等用青石料石外,各室均用砖筑成。
壁画内容:壁画面积约200平方米,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包括迎宾、车马出行、收租、庖厨、宴饮、百戏、相扑等,中室券顶有藻井壁画,南壁绘有《车马出行图》,北壁绘有《宴饮百戏图》。
艺术价值:壁画展现了墓主生前的庄园生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趣味。
保护与研究
保护措施:1963年,打虎亭汉墓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14日,画像石墓和壁画墓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研究价值:打虎亭汉墓的画像石和壁画是研究东汉时期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打虎亭汉墓的画像石和壁画以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艺术精湛而闻名,是中国汉代雕刻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