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观音大士塔

摘要: 观音大士塔.宋.宝丰县.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大士塔.宋.宝丰县.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大张庄村南的香山寺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历史沿革
观音大士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东汉末期,当时与香山寺同时建立的是一座四方形木构楼阁式塔。唐代时,寺塔并存,规模逐渐扩大。现存的观音大士塔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敕建的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此后,该塔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1957年,观音大士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观音大士塔及碑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结构与特点
观音大士塔高33米,底层由红石垒砌而成,二至九层用青砖砌成。塔身第二、三层有数百个砖雕佛龛,内置坐佛,其中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姿态各异,雕刻精美。塔的六、七、八、九层外壁辟拱券门,四层辟壶门,每层均用叠涩砖砌出塔檐,檐上又砌平座,突出塔壁。塔刹由覆盆、宝珠和相轮组成,造型精巧玲珑。塔的轮廓呈抛物线,远观如圆锥体,富有节奏变化,近观则雄浑高大,塔刹入云。

文化与宗教意义
观音大士塔不仅是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还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据传,楚庄王之女妙善在此出家修行,最终证得大悲观音菩萨果位,其舍利被安葬于塔下。因此,观音大士塔被誉为“真塔”“圣塔”,成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圣地。此外,塔下券洞内立有一通《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由北宋通议大夫蒋之奇撰文、蔡京书丹,被誉为“三绝碑”,是研究观音菩萨身世的重要文献。
碑刻文化
香山寺内现存宋至清代碑刻15通。其中,《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不仅在佛学界具有重要地位,其书法艺术也在国内外备受瞩目。此外,金代《重建香山观音禅院记》碑和明代《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碑等,也为研究香山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保护级别
观音大士塔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82年,宝丰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观音大士塔及碑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大士塔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观音大士塔,宋,宝丰县,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观音大士塔

关键词:宋

关键词:古建筑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