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黉学

摘要: 黉学.清.太康县.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黉学.清.太康县.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康县文庙黉学是河南省太康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历史沿革
太康县文庙黉学位于县城黉学街路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是历代尊孔儒师们“宣教化、育贤才、善民俗”的讲学之所。据史料记载,太康文庙的前身可追溯至汉代,隋唐时期沿袭旧制,元末因战乱被毁。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王辰重建,之后在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年间多次重修。崇祯十五年(1642年),文庙毁于兵燹。清顺治五年(1648年)再次重建,康熙六年(1667年)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进行了两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曾对文庙进行过维修。
建筑布局与现存建筑
太康文庙黉学的建筑布局严谨,从南到北依次排列有泮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棂星门内原有“崇德”“育才”两座牌坊。大成殿两侧各建有廊房15间。现存建筑仅有拜殿和大成殿,均为清代重建。
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覆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檐下四周置五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制作精巧,普柏枋、栏额、斗拱均有彩绘,山面有木制花板。
大成殿:建筑在一米高的月台之上,月台前为青石台阶,台阶正中嵌放一块祥龙卧云阶石。大成殿面宽七间(22.65米),进深五间(14米),高10.5米,单檐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脊饰完整。正脊为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人物、宝瓶、彩珠等,垂脊、戗脊置琉璃狮、狗等小兽。大殿檐下四周施五彩重昂斗拱,普柏枋、栏额、崔替上有龙凤、花卉镂空雕饰。
文化与教育价值
太康文庙黉学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古代官办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儒学、培养人才的使命。古代秀才入学时,需先到大成殿拜谒孔子牌位,再至明伦堂向学官行拜师礼。文庙的建筑和布局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尊师重教、礼仪规范等。
保护与现状
太康文庙黉学在文化和建筑上具有很高的价值,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历经多次重修,但现存建筑仍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黉学,清,太康县,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黉学

关键词:清

关键词:古建筑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