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香泉寺石刻
摘要: 香泉寺石刻.北朝至清.卫辉.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香泉寺石刻.北朝至清.卫辉.石窟寺及石刻.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香泉寺位于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太公镇的霖落山上,因离香泉近而得名。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
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刻、雕像。 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
位于卫辉市年代为南北朝至清的香泉寺石窟,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泉寺石刻位于卫辉市太公镇的霖落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泉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由著名高僧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建立。香泉寺因靠近香泉而得名,历史上多次重修和扩建,形成了丰富的石刻和雕像艺术。
历史背景
香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当时进行了重修。从唐代到清代,各个朝代都有石刻和雕像的增添,使其在豫北地区享有盛名,被誉为“豫北第一古刹”。
主要石刻艺术品
香泉寺石刻包括石窟、佛像、佛龛等,形态各异,形象逼真。其中最著名的是千佛洞,石窟开凿在山崖上,高3米,深3米,宽2.5米。千佛洞内雕刻有众多的佛像,北壁184尊,南壁71尊,共有270尊佛像。这些佛像千姿百态,雕刻技艺精湛。此外,香泉寺石壁上还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麻姑像线刻作品,线条流畅,行笔洒脱。
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香泉寺石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这些石刻和雕像展示了从南北朝到清代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2013年,香泉寺石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