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紫水塔
摘要: 紫水塔.清.光山.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水塔.清.光山.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水塔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水塔坐落在光山县城东门外,因濒临紫水河而得名 [2]。始建于明末,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7米。它是古老光山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常用"紫水弦山"来象征光山县。
紫水塔为典型的楼阁式砖塔,塔基由花岗石砌成,塔身由灰砖砌成。呈平面八角形,共七层,高27米,底层直径7.9米,塔基高2.5米。塔门西向,石雕门额“紫水塔”三字凸膛横排,上款镌“同知衔知光山县事王玉山题”,下款刻“光绪丙申孟夏上浣重建”。塔内有塔室,壁间有石阶,檀木楼板,通过每层楼板旋壁间石阶可以攀登凭眺。 [1]
紫水塔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中文名:紫水塔
地理位置:光山县城东门外 [1-2]
简介
紫水塔位于光山县城区司马光东路。塔建于明末,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乾隆年间塔毁,光绪年间重修至第六层。建国复原七层和塔刹。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27米。第一层辟塔门,内有塔心室和塔道,可逐层登临。二至六层均有四个对称的半圆拱形门,二真二假。每层有叠涩塔檐。塔顶为八角攒尖,上置塔刹。平面为八角形,现残存六层,是一座没建成的楼阁式文峰塔,残高约20米。 [1]
紫水塔塔身高耸,仰凌碧空。既有南塔的清秀挺拔,也有北塔的庄重劲秀。它是古老的光山县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常用"紫水弦山"来象征光山县。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渊源
紫水塔与博物馆
紫水塔坐落在光山县城东门外,因濒临紫水河而得名。由于当时县城东部地势低洼,河塘众多,每逢下雨,县城积水皆汇集于此,形成洪灾,于是,便有修塔压海眼,以镇住洪水的传说。 [1]
参考资料
1紫水塔.光山县人民政府.2017-05-30 [引用日期2013-05-3]
2紫水塔.光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12-04 [引用日期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