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三义观
三义观
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的历史遗址
三义观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位于光州(今潢川县)南城的南海湖北岸
中文名 三义观 外文名 Sanyi Temple
建 于 清康熙四十年 供 奉 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
位 置 光州南城的南海湖北岸
遗址概况
三义观坐北面南,观内大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现存的山门(3间,长10.8m × 宽5m),大殿(5间,长18.6m × 宽7.2m),二殿(5间,长18.6m × 宽10.2m),三殿(5间,长18.6m × 宽11.7m),及东西两边的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56.52m2,足能让人窥见这处古建筑当年的宏大规模。观内大殿前的一树铁旗杆,又为三义观增添了一处气势恢宏的新景观。
潢川在清代为光州直隶州,水路畅通,小潢河穿过整个城关,上通武汉三镇,从武汉可直接发货运到光州。下游从光州上游岗乡的四个台村可到淮河,那里是小潢河和淮河的交界处,从淮河直接进入长江流域,水陆交通非常的便利,是豫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各地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从这里运往四面八方。优越的区域位置,使得来来往往的草船车马穿梭于此,各路的商贾也在此进行着贸易往来,光州成为日趋繁华的商阜小镇。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山、陕客商,他们在沿岸建起了商铺,同时带来了成熟的商业文明。精明的山、陕商人,借宣传儒家学说为宗旨,广结朋友,并把儒家思想融入到经商的理念当中,以提高自己的商人地位。基于这种想法,他们在康熙四十年(1701)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大观——“三义观”,这在当时鄂豫皖三省的边缘地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三义观”是汉民族文化、历史和宗教为一体的经典之作,成为光州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
- 1潢川三义观:谁来抚平我的伤痛.看信阳网 [引用日期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