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北清真寺

摘要: 北清真寺.清.开封市龙亭区铁塔四街1号.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清真寺

清代寺庙建筑
北清真寺,清代寺庙建筑,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致和门外太平街34号,座西朝东,由阿訇马朝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创建,当时只有木架草房三间。
中文名
北清真寺
地    址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致和门外太亚街34号
乾隆四十年(1775),经教民集资改建成砖瓦结构大殿三间。道光十七年(1837),大殿改建为六间。光绪十七年(1891),有殿庑厅房大门等共二十间。光绪二十四年(1898),大殿改建为十三间,并增建沐浴室五间。民国十一年(1922),又增建学习阿拉伯文的校舍五间,教长室三间,客厅五间。民国十八年(1929),于寺的南侧新建女清真寺一座。至此,该寺共有殿厅房舍室门三十五间,占地面积2 940平方米,建殿堂——即礼拜堂由前廊、大殿、后殿三部组成,系勾连塔式硬山砖瓦结构建筑。前檐有明柱四根,廊墙磨砖对缝和砖雕,屋檐有燕尾木雕,山墙均有砖雕山坠 (悬鱼)和腰花。殿堂前方两侧房屋亦为硬山砖瓦结建筑,皆有山坠和腰花。整个建筑为中国宫殿式四合院格局,而内部设备则有回族伊斯兰教寺院的特色。如今,寺内殿宇辉煌,配庑整齐,绿化考究,环境幽雅,给人一种古朴肃穆之感。本寺现为吉林市伊斯兰教协会驻地。 [1]
参考资料
  • 1
    李治亭主编.关东文化大辞典[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08:第232-233页

 开封北清真寺,俗称北大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铁塔四街1号,是开封市区内最具历史、最富盛名的四所清真寺之一。据考证,该寺创建于唐代,寺坐西朝东,内有大殿六间,顶为碧色琉璃瓦覆盖。北清真寺不仅是回族人口众多的开封古城中的清真寺十三坊之一,也是研究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历史沿革
北清真寺的历史悠久,沿革清晰。据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宋,原址在北门外。清康熙元年(1662年),北清真寺迁至现址,即北门内铁塔的西南方向。寺内现存的“龙马负图处”碑,篆书“龙马负图处”五字,下款“嘉·二年三月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包拯”正书,是包拯为数不多的存世遗迹之一。此碑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河南布政使江兰在开封市郊黑岗口黄河大堤下掘出,后迁入寺内。
建筑特点
北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貌与伊斯兰教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寺内的主体建筑为清代礼拜大殿,由卷棚、大殿、中殿及后窑勾连搭组成。大殿左角门的“龙马负图处”碑,以及寺内保存的宋、清碑刻,都是研究该寺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价值
寺中还存有刻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阿拉伯文《可兰经文碑》,是研究伊斯兰教的珍贵资料。这些碑刻不仅见证了北清真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开封地区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保护情况
2008年,北清真寺作为古建筑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北清真寺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包括1990年整修南北讲堂,1998年对大殿卷棚进行加固,2002年整修大门、沐浴房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使其得以继续传承和弘扬伊斯兰教文化。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北清真寺,清,开封市龙亭区铁塔四街1号,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清

关键词:古建筑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