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天津桥石基
摘要: 天津桥石基.唐、宋.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办事处洛河河道内.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桥石基.唐、宋.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办事处洛河河道内.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桥石基位于洛阳市西工区西工村,在洛阳桥以西400米的洛河北岸河滩内,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
最初为浮桥,由铁链连结大船而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成石桥。武则天时期,李昭德将桥墩改成尖形。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天津桥仿赵州桥建造,成为多跨石拱桥。北宋灭亡后,天津桥毁于战火,仅存桥基基础龟背形石墩。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市区洛河南北两岸向下挖掘,在洛阳桥西侧200米处河床下,发掘出了唐宋时期的洛河石堰与桥墩,桥墩均呈龟背形,下垫枕木,上铺方石,以腰铁相连。
天津桥是隋唐洛阳城第一座跨洛河大桥,向北正对皇城的正南门端门,向南连通天街和外郭城的正南门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南北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越洛河、南北往来的通衢,在当时承担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如神龙元年(705年)的“神龙政变”中,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被“枭首于天津南”。它的存在与兴衰,也与洛阳城乃至国家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是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创造了我国桥梁史上多个“之最”,最早用铁链连接船只,最早建造了龟背形桥基作为支撑,还最早使用了桥梁设计方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进步,为研究古代桥梁的设计、构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