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中原村清真寺
摘要: 中原村清真寺.清.洛宁县回族镇中原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村清真寺.清.洛宁县回族镇中原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原村清真寺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回族镇中原村,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先后经历同治、光绪、民国,风雨沧桑,屡经毁建,规模形制逐渐完善。1958年以后长期关闭,1983年重新开门恢复活动。
现存有山门、南北耳房、南北厢房、献殿和正殿,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风格特点,具有中轴对称的特征。山门坐西朝东,面阔一间,为硬山式建筑。南耳房面阔三间、北耳房面阔四间,南北厢房均面阔六间,也都是硬山式建筑,且南北耳房和厢房木结构为早期构件,砖墙后翻修。正殿和献殿均坐西朝东,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每座建筑的砖、木结构雕刻精美,做工精良,彩绘书画生动逼真,色泽古朴而华丽,凸显中国伊斯兰的建筑风格。
占地面积约9亩,总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有回族教民127户,658人,尊行老格迪国教礼。寺内有阿訇1人,念经满拉2人,并有少量藏经。寺内现存古碑三通,分别为光绪九年“重修清真寺碑记”、清咸丰八年“修清真寺碑文”、光绪十四年“创修清真寺扇屏门楼碑记”。
中原村清真寺是当地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核心场所,承载着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精神寄托,为穆斯林提供了礼拜、学习宗教知识、举行宗教仪式等的空间,对于传承和弘扬伊斯兰教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从清咸丰年间创建至今,其见证了洛宁地区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对于研究当地清代及以后的社会、文化、民族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是了解洛宁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
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伊斯兰建筑特色,布局严谨,雕刻、彩绘等工艺精湛,为研究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和传统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例,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