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白云阁
摘要: 白云阁.清.卫辉市城郊乡唐岗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阁.清.卫辉市城郊乡唐岗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阁又称吕祖阁,因据传是吕洞宾脱凡升仙之宝地,且主奉吕洞宾而得名,位于卫辉市城郊乡唐岗村。始建于唐,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建。
建筑坐北面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楼、山门、拜殿、白云阁等建筑。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东西厢房、八仙配殿等。
白云阁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上下分三层,高约15米。下层为砖石无梁拱券,上两层为木制结构,有重檐,正面为木制格扇,四周有回廊,上悬木匾“白云阁”,下镌石碣“脱凡洞”。附属建筑有清康熙二十八年修建的戏楼,以及山门、拜殿、前殿等。山门前有八仙雕塑,材质为汉白玉。庙内还有中原书画名家、台湾百人名家和共和国将军碑廊三座碑廊,收藏碑刻近五百通。
山门前门两侧有对联“古庙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主殿内有清乾隆年间对联故事,主殿外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写的对联。殿内有吕祖灵签,主殿后殿有洞宾真迹碑刻火雷神符,为镇殿之宝。
白云阁是道教文化在当地长期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了自金“太一道”在卫辉发展至今上千年的道教历史,全面记载了吕洞宾感道、悟道、修道、得道而成仙的传说过程,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体现了道教与儒、释等文化的相互融合,吕洞宾亦仙、亦道、亦儒的形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思想的交融。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艺术成就,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清初始建时的原貌,是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和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建筑上的高浮雕巨龙、瓦当走龙、山门蹲龙、团龙以及石牌坊上形态各异的龙等雕刻,还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等,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
从盛唐始建到历经多次修建,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风貌,为研究卫辉乃至中原地区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