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紫陵天爷庙

摘要: 紫陵天爷庙.明、清.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陵天爷庙.明、清.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陵天爷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建于明代,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扎营驻军,故俗称“老营宫”。清代在此基础上创建天爷庙。1947年沁阳“后方医院”及“前方救护站”迁至庙内,解放后曾作为盐库、铁业社、木业社等经营场所。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原占地面积九千六百多平方米,建筑原有山门、卷棚、祖师殿、卷棚、天爷殿等,现仅存天爷殿和祖师殿前卷棚。
天爷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式,灰筒瓦覆顶。檐下置五踩单翘重昂斗拱,梁架施彩绘。大殿明间、次间为六抹隔扇门,梢间、两山、后墙均用砖砌。祖师殿前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灰筒瓦覆顶。
庙内原有石刻较多,现仅存嘉庆十九年十月《创修院墙山门碑记》一通,存放于紫陵任氏宗祠院内。

从明代始建到清代的增建,再到近现代的功能转变,紫陵天爷庙是研究当地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天爷殿的单檐悬山式建筑、五踩单翘重昂斗拱,以及梁架彩绘,祖师殿前卷棚的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等,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尤其是天爷殿前的斗拱上的透雕龙昂嘴和鼓镜式柱础,精雕细琢,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研究豫西北地区的古代建筑风格和建筑雕刻工艺有重要意义。
紫陵天爷庙是当地民众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反映了传统的对“天爷”等神灵的崇拜文化,承载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对研究民间宗教信仰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1947年沁阳“后方医院”及“前方救护站”曾设于此,是当地红色革命历史的一个见证,为研究沁阳的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依据,也体现了该庙在特殊历史时期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紫陵天爷庙,明、清,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明、清

关键词:古建筑

关键词:新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