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崔氏宗祠
摘要: 崔氏宗祠.清.博爱县磨头镇崔庄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崔氏宗祠.清.博爱县磨头镇崔庄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崔氏宗祠位于博爱县磨头镇崔庄村,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为纪念先祖崔养蒙即崔天官而建。
山门、面阔3间,进深2间,5架梁结构,灰筒板瓦覆顶。正面为歇山式屋面,檐下置8根廊柱承托屋面,廊柱及枋檩之间施异形刻花斗拱16攒,背面单檐硬山,檐下施异形刻花斗拱3攒,鼓镜式柱础。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硬山,7架梁建筑结构,灰筒板瓦覆顶,明间及两次间正面装修均六抹槅扇门,檐下有廊,鼓镜式柱础。
原占地2250平方米,原有大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建筑,祠堂两侧设文、武学堂,东西并列三坐四合院落,现仅存山门、东西两厢房、大殿4座建筑。
崔氏宗祠是崔氏家族的精神象征和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崔氏家族对先祖崔养蒙的崇敬与追思,维系着家族的血脉亲情和文化传承,能增强崔氏族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研究明清时期豫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其创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家族发展等密切相关,能为了解当时当地的家族兴衰、社会变迁等提供实物资料。
整体布局与建筑结构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豫西北地区民间祭祀建筑特点,是研究该地区明清时期家族宗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其斗拱、柱础、槅扇门等建筑构件的设计和工艺,体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如祭祀仪式、家族规范等,对研究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礼仪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和宗祠文化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和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