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大张庄清真寺
摘要: 大张庄清真寺.清.民权县胡集回族乡大张庄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张庄清真寺.清.民权县胡集回族乡大张庄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张庄清真寺位于商丘市民权县胡集回族乡大张庄村,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当地信众集资扩建,占地达12亩。1957年后遭严重破坏,文物流失。1981年重新开放,后经多次修复和翻新。现占地约3亩,有礼拜殿3间,北侧讲堂5间,南侧房屋3间,东侧房屋7间,以及1座主入口大门。
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明檐出厦、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庄严肃穆。院内满铺方砖,有翠柏花草,郁郁葱葱。正殿匾额是两广总督马新贻于咸丰二年题写的“清真为本”。
大张庄清真寺是当地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信众提供了进行礼拜、学习教义等宗教活动的空间,对他们的宗教生活和信仰传承至关重要,是凝聚当地穆斯林宗教情感的核心所在。
从明朝始建到清朝扩建,再到现代的重修,大张庄清真寺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当地回族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是研究民权县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宫殿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建筑元素,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建筑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珍贵实例,对于了解古代建筑技术、工艺和风格演变具有重要价值。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文化场所,成为展示当地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窗口,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寺内的《重建清真寺碑记》等石碑,详细记载了清真寺的创建、扩建、修缮等历史过程,为研究当地的历史、宗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