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扶沟白马寺
摘要: 扶沟白马寺.清.扶沟县白潭镇三所楼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沟白马寺.清.扶沟县白潭镇三所楼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沟白马寺位于扶沟县白潭镇三所楼村北边,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现存大殿是清康熙、道光年间重修时所建,其中大殿据碑刻记载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
原有三进院,有山门3间,山门内有四大天王像,东南角有魁星楼,三门后为前殿3间,殿前有东西廊房各3间,再后为后殿,整个寺院共有房40余间,寺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仅存后大殿1座,为清代早期民间寺庙建筑,建筑特征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手法。大殿为抬梁式建筑,单檐硬山顶,现为小青瓦屋面,正脊为叠瓦花脊,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两山墀头砖雕精美,为须弥座仰俯莲台,中间饰以缠枝花卉。
自唐朝建立以来,扶沟白马寺历经岁月沧桑,一直是当地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佛教在扶沟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为佛教信众提供了宗教活动和精神寄托的场所。在当地民众的宗教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数百年来吸引着周边信众前来朝拜、祈福,凝聚了信众的佛教信仰,促进了佛教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和延续。
从唐初建立到明清时期的重修,是研究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扶沟县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能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特征。
大殿的建筑结构、砖雕、脊饰等,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古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工匠技艺水平,尤其是前檐两山墀头的须弥座仰俯莲台砖雕,是研究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珍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