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学堂岗圣庙
摘要: 学堂岗圣庙.明、清.长垣县蒲东街道办事处学堂岗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堂岗圣庙.明、清.长垣县蒲东街道办事处学堂岗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堂岗圣庙位于长垣县城北5公里的满村镇学堂岗村东,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1459年)重建,经明、清两代十数次增修。
建筑坐北面南,面积12000平方米,共分四个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布局对称。
主要建筑有山门、棂星门、大成殿、杏坛碑亭等。
山门为三间三级台阶,也叫戟门,门上有横匾“传心要地”。棂星门为木石相间的牌坊,位于第一庭院中央。
大成殿是第二庭院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的宫殿式建筑,重脊飞檐,黄瓦盖顶,廊下金钟、木铎分悬两侧,殿内雕梁画栋,孔子塑像盘膝抚琴安坐其中,还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大弟子塑像相陪。
杏坛碑亭为木结构,亭内有明嘉靖年间长垣县令张道所书楷书“杏檀”碑。
杏坛亭又称“八卦亭”,位于第三进庭院,为砖木结构,飞檐式四角钻尖,无斗拱,前后檐檀和额、枋上皆有彩绘。
深造堂在第四进庭院,为明三暗五建筑,是后人办学讲课的学堂,两侧有“成德”“达材”二斋。
学堂岗圣庙是孔子周游列国讲学的重要纪念地,是儒家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象征,见证了儒家思想在华夏大地的深远影响,承载着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尊崇和传承。以“杏坛”为代表的讲学文化,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激励着后人重视教育,对研究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始建到明清的多次修缮,建筑风格和工艺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建筑技术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成殿的重脊飞檐、黄瓦盖顶,杏坛亭的飞檐式四角钻尖等建筑造型,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等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庙内保存的明、清碑刻,其碑文的书法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