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苗南烧窑遗址
摘要: 苗南烧窑遗址.唐.洛阳市老城区苗南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苗南烧窑遗址.唐.洛阳市老城区苗南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苗南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苗南村东南,大唐宫建材市场北,东距定鼎路约30米,南部临近隋唐宫城,处在北邙山向河洛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
窑区呈地坑式,东西长约57米,南北宽约22米。窑口呈中轴线南北对称布局,共18座,分为南北两排,每排9座,窑口两两相对。地坑通向地表有四个出口,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均为斜坡式。
每个窑均为独立窑口,由操作坑、窑室组成。窑室平面呈马蹄状,顶部为平顶略弧,顶部厚约25厘米,每个窑室空间约15立方米。以Y18为例,操作坑位于窑门外东侧,呈圆形,直径1.2米。窑门残高1.1米,宽0.5米。火膛平面呈月牙形,低于窑床0.5米。窑床前窄后宽,两边呈圆弧状,前宽2.6米,后宽3.2米,窑床长2.7米。窑室后壁共有五个烟道口,中间为主烟道,主烟道两侧下部各有两个方形排烟口,后壁后部为主烟室,立面呈桃形,烟囱口呈长方形。
出土文物主要有唐代的砖瓦、瓦当、陶器残片和唐三彩残片等。砖有长方形及方形两类,长方形砖有素面及绳纹两种,方砖一般浮雕有莲花纹;瓦有筒瓦和板瓦,均为素面,瓦当以莲花纹为主。还发现一件较为完整的三彩盘,纹饰为莲花纹。
该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为完好的砖瓦窑遗址之一,其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反映了唐代烧窑技术和建筑工艺的高水平,为研究唐代砖瓦烧制技术、窑炉结构和建筑材料供应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建筑工业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情况。与隋唐洛阳城的建设密切相关,能够解决自开元十九年以后隋唐洛阳城城内禁烧砖瓦后,工程建设所需建材的来源问题,对于研究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规划、建设规模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增加了隋唐洛阳城的文化内涵。
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带有精美浮雕的砖瓦和唐三彩残片等,代表了唐代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充分显示了皇家气派,再现了唐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研究唐代的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