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邶城遗址
摘要: 邶城遗址.西周.汤阴县瓦岗乡邶城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邶城遗址.西周.汤阴县瓦岗乡邶城村.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邶城遗址位于安阳市汤阴县瓦岗乡邶城村。约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攻克朝歌后,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地邶城。
遗址东西长1564米,南北宽1050米,总面积约164.22万平方米。遗址西北角探沟显示,耕土与黄褐色扰土0.50米-0.60米以下为商代文化层,文化层厚0.6米-1.5米。
能看到西门及部分村西侧的古城墙遗址,村西现尚存的古寨墙分南北两段,长约150米,残高2.5米。村东有相传为武庚观兵台的“冢子”,高出地面3.5米,面积约300平方米;还有教场路,宽7.5米,长1100米,曾出土三棱形铜箭头。钻探调查发现有丰富的碎陶片、杂骨、烧土块和木炭等遗物,陶色以灰陶居多,棕红色次之,纹饰以粗纹、细纹、兰纹为主,能辨认出的器形有鬲、罐、瓮、碗、鼎、豆等。
邶城遗址是研究西周初期政治制度、分封制以及商周政权更迭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对邶城遗址的研究,能直观了解周武王分封武庚以及设置“三监”的历史事件,为探讨西周初期的政治格局、统治策略以及政权稳定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诗经·邶风》的生发地,邶城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文学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源头。《邶风》中的诗歌反映了当时邶地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为研究古代文学风格、文学题材以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提供了珍贵的文本依据,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价值。
遗址中出土的各类文物和遗迹,如不同时期的陶器、建筑遗迹等,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态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等,有助于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生产、手工业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为构建商周时期的社会历史画卷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从遗址的城墙、护城河等防御设施以及出土的三棱铜箭头等兵器,可以研究商周时期的军事防御体系、军事战略和战术等,了解当时的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发展水平,为军事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