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安城故城遗址
摘要: 安城故城遗址.东周至魏.平舆县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古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城故城遗址.东周至魏.平舆县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古遗址.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城故城遗址位于平舆县城西南17.5公里的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委之刘庄、朱冈村一带,北靠先秦汝河故道,东毗汉代大型水库鸿隙陂遗址。原名汝坟,战国时为楚、魏二国之地,汉置安城县,三国置豫州,北齐县废。
北城垣东西长约500米,南城垣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1200米,呈梯形,遗址面积102万平方米。遗址内砖块瓦砾遍布,以汉砖残块、汉筒瓦、板瓦残片为多。曾出土一些古井、汉磨、饰绳纹的陶制地下管道及小件铜器、玉器和五铢、货泉等古币。城南有汉墓群,号称“十八冢”,但墓群在1958-1973年间遭掘毁,今仅遗墓中数块画像石残块。
据当地文史工作者考证,《诗经·国风·周南》的《关雎》《汝坟》等十一篇即创作于此,是研究《诗经》文化重要的实物依据,对于探寻《诗经》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名门望族周姓的发祥地,对于研究周姓家族的起源、发展、迁徙以及古代姓氏文化、家族传承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坐标。从战国到北齐,见证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是研究中原地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城市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政治格局的重要实例。北靠汝河故道,东毗鸿隙陂遗址,其地理位置对于研究古代的交通地理、水利设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还原古代的地理风貌和人类活动轨迹。
城垣规模和遗址布局,为研究先秦至汉代的城市建设规划、建筑技术、防御体系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故城中出土的各类文物,为研究当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工艺技术、文化交流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有助于揭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