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纪要|杨树刚:读城——郑州商城近年城市考古的若干思考
讲座纪要 /Summary/
2021年4月7日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与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都城文明文化遗产系列讲座第八讲活动于行政楼316举办,会议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郑州商城工作站站长杨树刚莅临讲座。
杨树刚从城市考古方向切入,以“城市是一本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厚重的册页”作为引言提出了自己对城市考古工作的一些认识,并结合近些年城市考古的新发现、新动态,为同学们分享了郑州商城的基本情况、发掘项目个案、城市考古工作方法和未来工作展望等内容。
他首先以“叩醒商城——考古发现书写历史”为题介绍了郑州商城的基本概况和考古发掘简史。
郑州商城位于城市老城区核心之中,可以确定是有内外两层城垣结构,其中内城约300万平米,外城所占面积约1300万平米,而内城东北部集中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宫殿建筑,学界也多认为这就是郑州商城的宫城所在。内外城之间分布有手工业作坊,如北部的制骨与铸铜作坊、南部的南关外铸铜作坊、西部的郑州十四中院内发现的制陶作坊。墓葬区大致在城外分布,如白家庄、烟厂、杨庄、北二七路、人民公园附近,内城发现墓葬较少。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距离内城墙外侧不远的地方发现三个铜器窖藏坑,分布现象耐人寻味。目前郑州商城工作站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内城范围内开展。
他向学生们重点介绍了在郑州商城考古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韩维周、安金槐、邹衡三位先生,他们对郑州商城的发现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分别是二里岗商文化的发现者、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确认者、郑州商城的深入研究者。老一辈考古学家献身考古、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当代学者学习并继承下来。
杨树刚指出,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郑州商城经历了后代不断维修、加固和利用,才呈现出如此浓郁的历史面貌。商代晚期殷墟甲骨卜辞对商文化的进一步佐证,加上二里头遗址——夏代中晚期都城研究的火热进行,夏代中晚期文化与晚商文明得到了更为明确的辨识。而郑州商城“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来打开研究商代前期以及夏王朝历史文化的大门,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唐兰语)。商代前期文化面貌研究空白的填补、二里头遗址与殷墟遗址之间都邑性遗址缺环的弥补,郑州商城持续接力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可谓功不可没。
接下来,杨树刚以“城市考古——以郑州商城创新街小学北校区项目”为例向我们介绍郑州商城遗址的城市考古工作。
他提到,郑州商城在商代前期作为都城,从战国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以后,地位开始所下降,直到近现代作为国家级的中心城市,方才逐渐振兴发展起来。郑州城市形态结构从最早的纵长方形演变为横长方形,而郑州商城遗址一直处于郑州城市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核心位置。
创新街小学北校区项目作为郑州商城城市考古典型代表,周边高楼林立,为街道所环绕,区域空间受限。它位于紫荆山路和东大街的东北角,目前发掘揭露面积约3900平方米,个别探方已经发掘完毕。发掘深度约0.5~2.7米,揭露遗迹时期自商延伸至明清,主要发现有道路、灰沟、水井、灰坑、陶窑、灶等城市考古中常见的遗迹类型。
杨树刚重点介绍了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
近现代。区域内分布着砖砌水井和大量近现代防空洞,对于地下遗存有较多的破坏。
唐宋时期。该区域在唐宋时期毗邻开元寺,开元寺于宋代繁荣程度达到顶峰。发掘伊始,发现有建筑残留的柱础,将其与开元寺联系起来,并串联项目内其他同时期遗迹,为寻找开元寺西边界进而廓清寺院布局提供重要线索。
考古也发现大量唐宋时期的灰坑、水井,并发现一条南北向道路。作为城市考古中的关注的重点,在不断的推进发掘与解剖工作之后,认识到道路(L2)在宋代作为一条主要干道,道路上踩踏痕迹明显,路层夯实坚硬。对道路的解剖、发掘有助于我们界定城市布局、认清唐宋时期该区域的功能划分并还原该区域的社会生活背景。
发掘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着小型的市场,这也可以解释该区域窑、灶分布繁多、生活痕迹明显的现象。
另外,创新街小学项目内出土众多精美的唐宋遗物,形象生动,活波可爱,反映了当时居民日常生活的另一面。
战汉时期。主要发现有陶窑、灰坑、水井等。
商代。项目区域内发现有一些大型的商代遗存,其生土边界明显,层次也清晰,但是就是这个临近楼房边界了。在后续发掘工作中,会打破隔梁,全面揭露发掘。
近两年,无论是在夕阳楼工地亦或者郑州商城其他项目,在考古工作中都发现发掘有长方形坑状遗迹。创新街小学项目内发现的南北向、东西向的均有存在,比较重要的如H547发现有三具人骨。
另外,该项目出土有较为贵重的陶器如陶簋,该陶器的成型模式与商城其他陶器相似,拍打成型的纹饰也很有特点。通过比较发现,发现陶簋上的纹饰与制陶作坊出土的花纹模具相似,初定判断这些陶器就是在郑州商城本地生产的。
最后,杨树刚以“城市复原——以郑州商城为例”总结了郑州商城城市考古的方法与原则。
他在常年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上,结合郑州商城遗址的特点,对田野工作方法归纳,讲述如何高效高质量的展开城市考古工作。
1.要明确学术目标,做好长期化工作准备。
继承老一辈考古工作工作精神,持之以恒,坚持对一个古代城市遗址进行长期、持续、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他强调,城市考古与田野考古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即从上到下、由晚及早逐层清理。
结合郑州商城的遗址特点即面积大、规模大,埋藏比较深的这种古今沿用型特点,我们需要对其起源、布局、变迁进行严格的分析,将它最为一个巨大的、重要的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展开具有意义、具有特色的考古工作。
2.要汇总多元信息,搭建郑州商城考古地理信息平台。
郑州商城的工作需要搭建出特有的考古地理信息平台,该工作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且消耗精力,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将郑州商城自50年代伊始的发掘与项目材料,整合入系统之中。
3.要精细化发掘,客观详实记录。
要认真考察分析郑州商城中所留存的古代城市的遗痕,比如遗留的道路和建筑等遗存,从而复原被埋在地下的古代城市的平面规划和布局。除此之外,考察沿用的街道和城市布局,为我们考察古今叠压型的城市提供了具有规律性的工作方法。
4. 要多学科密切合作,拓宽研究领域。
考古发掘不仅需要大量的经费,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精力的投入,且需要拓宽研究领域,主动与其他学科紧密合作,尽快完成郑州商城一张图;吸引更多力量对郑州商城展开全方位探究,共同推进郑州商城的研究。
5.要重视历史城市和大遗址的文化遗产保护。
他指出,目前的研究与发掘工作应该多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寻找文化遗存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佳契合点,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利用好郑州商城,对商城整个规划和布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推进对早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杨树刚就同学们关心的郑州商城的一些热点问题又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整理人:江昊然 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