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博物馆,竟然收藏着一件反映中国盐业史的珍贵文物——垣曲店下样
摘要: 1958年秋的一天,山西省垣曲县东滩村的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为人民公社修水渠,忽然一名村民的铁锹碰到了硬物,使劲铲下去发出铛铛的声响,本以为是土里常见的石头,没想到越刨越觉得不对劲,他发现这个东西非常规整,像人为加工的东西,而且体积还比较大。于是喊来其他村民帮忙,不多时,一件通体光滑、八棱形状,大秤砣样的石头被挖了出来。大家按捺不住心 ...
1958年秋的一天,山西省垣曲县东滩村的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为人民公社修水渠,忽然一名村民的铁锹碰到了硬物,使劲铲下去发出铛铛的声响,本以为是土里常见的石头,没想到越刨越觉得不对劲,他发现这个东西非常规整,像人为加工的东西,而且体积还比较大。于是喊来其他村民帮忙,不多时,一件通体光滑、八棱形状,大秤砣样的石头被挖了出来。大家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没想到挖水渠还能挖出宝贝!清洗干净后,上面竟然布满了文字,还有漂亮的花卉纹饰,这就是后来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垣曲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店下样。
店下样为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所制,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它是古代河东盐运业的标准衡器,重140公斤,通体高47.3厘米,铭文刻满了八个棱面,共38行,293字,除个别字漫漶不清外,其余都清晰可辨。全文如下:
“今为自来雇发含口、垣曲两处盐货,沿路□户多端偷取斤两,不少地头不肯填培。又虑勾当人并不两平秤盘,乱有阻节,别无照验,有妨雇发。今来与众同共商议,各依元发斤两,相度地里远近,节次饶减,起立私约石样参个,于安邑、含口、垣曲等处,各留壹个。含口比安邑减壹斤,垣曲比含口又减壹斤,充沿路摆撼消折。所 贵 断 绝 弊俸,各尽明白。今后每遇装卸盐货,各依所立石样比对秤盘。其石样周遭完平,并无缺损,常在秤下存放。又虑主事人作弊,不依石样卸车装船,别有增减斤两,许诸色人画时封记下盐席,各赴本客处陈白,立支茶酒钱伍拾贯。□□所置石样叁个,仰逐处勾当人等不得借与别客使用,□虑斤两不同恐惹争讼,各令知悉。元祐七年七月初七日置。孟州助教贾(花押)延州助教严(花押)延州助教赵(花押)
根据铭文可知,“垣曲县店下样”是北宋解(hai)盐运输所用的标准衡器,放置于沿途盐店,用以称量盐重。盐和铁在历史上一直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尤其盐是人类生存必需品,还是食品加工的重要防腐剂,大多数时间内国家都严格控制盐的生产流通,必须持有朝廷所发执照才能买卖流通。古代朝廷通过对盐铁的垄断经营,可以有效地调控市场价格,稳定社会秩序,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从而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因此,店下样的发现对于研究北宋盐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垣曲店下样是北宋范祥推行“盐钞法”的产物。范祥(?—1060),字晋公,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范祥担任提点陕西路刑狱兼制置解盐的职务,首次推行盐钞法。盐钞法允许商人向边境州郡缴纳一定数量的金钱,从而获得盐钞,然后持盐钞到河东解州盐池(现山西运城盐湖)领取相应数量的食盐,之后可以自由销售。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减少了官府的运输成本和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风险;二是增加了商人的积极性,活跃了市场,从而使盐的流通更加顺畅。
盐钞法实行后,效果显著,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认可,后来北宋朝廷在开封设立了都盐院,都盐院通过调节盐价来控制市场,确保盐价的稳定,从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的稳定。盐钞法的推行,对于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影响持续了数十年,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一项成功的经济政策。
根据垣曲县博物馆老馆长吕辑书等人在1986年《文物》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垣曲“店下样”为“私约石样”,因为这一石样并非官府所立,而是几个州助教与商人们协商而立,其铭文具有商业契约性质。店下样是在范祥推行“盐钞法”44年之后出现的,反映了此法推行之后民间盐运业的长足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有宋一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垣曲县店下样"的置立标志着一条新的运盐交通线的开辟。这条线路从安邑启程至垣曲县黄河岸边的济民渡,通过黄河水路将盐运至孟州河阳(现孟津),最后转运到京城开封。这条路线相比传统的黄河水运路线,更加便捷,更加省时,还避免了黄河险滩的危险。
发现店下样的东滩村历史悠久,附近有著名的军事要塞阳壶城,商代早期城址——垣曲古城南关商城,以及黄河中游三大渡口之一的济民渡。正因为解池所产潞盐从平陆过来后需在济民渡用船转运,因此店下样才会放置东滩村。
济民渡是垣曲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其中以河东潞盐为最多,因此有“盐运码头”之称,因附近有阳壶城,又称阳壶渡。济民渡在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黄河中游三大渡口之一,在古代盐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由于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轵关陉通道中,它还是连接晋陕高原、蒙古高原和中原一带的重要通道,作为军事战略要地,历代王朝都在此设关置卡,重兵防守。
如上图所示,北宋时期解池潞盐产量巨大,一池之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可以想象当年东滩村济民渡附近定是一派车船繁忙、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不过上世纪末,随着小浪底水库的蓄水,一切都淹没在了万顷碧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