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大型中心聚落——陕西西安杨官寨遗址

摘要: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靠近泾河和渭河交汇处,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特大型中心聚落遗址,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距今大约6000—5000年,是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中最大的环壕聚落,也是这一时期唯一一个发现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 主要考古发现 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其中包括了大型的环壕、大规模的墓地以及人工水利设施 ...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靠近泾河和渭河交汇处,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特大型中心聚落遗址,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距今大约6000—5000年,是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中最大的环壕聚落,也是这一时期唯一一个发现有完整环壕的聚落遗址。

主要考古发现
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其中包括了大型的环壕、大规模的墓地以及人工水利设施,这些发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一、大型环壕。环壕的平面形状大致呈梯形,周长约1945米,壕内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的规模。在遗址北区东北段环壕内侧,接近沟边的位置还发现有疑似墙基的遗存,这可能意味着已经出现了城墙。
二、大型墓地
墓地总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这些墓葬分布非常密集,且墓葬间的排列有序,没有相互之间的破坏或打乱,显示经过精心规划和长期的持续使用。杨官寨墓地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填补了该时期考古发现的空白,为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食物结构、人种学、婚姻状况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据古DNA分析,发现杨官寨墓地父系遗传结构非常稳定,主要由O系构成,占据了杨官寨先民约一半的比例。其余的包括N系、C系和Q系。O系在杨官寨遗址的先民中占据了50%的比例,这与仰韶文化后期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主体人群相符。
三、窑洞式建筑群遗址。距今5000余年,是目前已知关中地区最早的窑洞式民居建筑群。
四、制陶遗址。发现了陶窑和储藏陶器的窖穴,在窖穴内发现有大量形态一致的尖底瓶,说明当时出现了社会分工,或许已经出现了财产私有的观念。王炜林由此推测,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半坡四期文化时期居民的制陶作坊区,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专业制陶作坊区。
五、池苑遗址。在位于遗址北区环壕内部的居住区,发现了中心池苑遗迹,容积约1000立方米,附带95米长的引排水渠,是关中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人工水利系统,全部由人工挖建而成。

庙底沟文化是当时中国文化圈中最强势的文化,它的分布范围以陕晋豫为核心,影响力东至河南山东交界处,西达甘青地区,南至长江北岸,北抵长城沿线,从某种意义上讲,庙底沟文化完成了我国史前时期的第一次文化整合,为中国文明起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