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胜者书写历史——华夏与三苗(二)

摘要: 三苗之国的位置据吴起描述:“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衡山,上一篇文章分析过,在淮河和长江之间,极大概率是南阳郡雉县的雉衡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召县东伏牛山脉。《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雉县:“衡山,沣水所出。” 《水经·汝水注》:醴水 “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 《山海经》 云衡山也。”。 汶山,位置 ...
      三苗之国的位置据吴起描述:“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衡山,上一篇文章分析过,在淮河和长江之间,极大概率是南阳郡雉县的雉衡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召县东伏牛山脉。《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雉县:“衡山,沣水所出。” 《水经·汝水注》:醴水 “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 《山海经》 云衡山也。”。
      汶山,位置不可考。《齐语》:“桓公南征伐楚,济汝,踰方城,望汶山。”这个方城都争议很大,是一座山还是一座城还是一条防御工事的总称等,总之不好确定方位,导致汶山也不可考。
      下图中有伏牛山的位置,也有作为楚国防御体系的方城、作为山体的方城以及作为城市的方城。(来源于网络)

      但是,齐桓公伐楚路线大致是确定的,那就是伐蔡国后越过汝水,到达方城,最终退军在召陵会盟的。我认为虽然后世学者对齐桓公所到的方城在哪里多有争论,但从齐桓公合理的行军路线推测,不管是作为防御体系的方城还是关口地名都离蔡国不远,齐桓公所到之方城大概率是桐柏山脉和伏牛山脉楚国所建的防御体系中的某个关口。至此,我们可以大致确定齐桓公所望之汶山应当为伏牛山脉或桐柏山脉上的某座山峰。由此,可以看出吴起口中的三苗之国应当位于今天的南阳盆地。

      史书中记载:大禹被封为夏伯,封地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意思是大禹的封地在外方山(嵩山)之南的阳翟(禹州)。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相吻合,二里头文化的前身——王湾三期有两个地方类型:王湾类型和煤山类型,一南一北分布在嵩山南北,许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夏中晚期文化)主要就是由煤山文化发展而来,考古学和史书记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契合。大禹的封国和南阳盆地毗邻,所伐之三苗也应在南阳盆地。

      那南阳盆地的三苗之国对应哪种考古学文化呢?禹伐三苗有没有考古学上证据呢?(未完待续........)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