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张献忠的宝藏——江口沉银遗址

摘要: 2016年12月26日,四川省公安机关历时两年,辗转10余个省市,行程10万余公里,破获了一起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案件,将10个盗掘团伙和70名涉案人员一网打尽,并追回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高达3亿元。这些文物之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前面所说的虎钮“永昌大元帅印”金印。这枚金印经过多次倒手,最终卖出了 ...
2016年12月26日,四川省公安机关历时两年,辗转10余个省市,行程10万余公里,破获了一起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案件,将10个盗掘团伙和70名涉案人员一网打尽,并追回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高达3亿元。这些文物之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前面所说的虎钮“永昌大元帅印”金印。这枚金印经过多次倒手,最终卖出了1亿多元的天价!

为了避免文物损失,经过批准,2016年考古机构开始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发掘,经过数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银册、西王赏功钱币、大顺通宝、金锭、银锭等,还有大量戒指、耳环、发簪等金银首饰,以及部分残存兵器。年代跨度很大,自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来源地域广泛,范围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文物等级颇高,其中“永昌大元帅印”、“蜀王金宝”、“蜀世子宝”价值连城。尤其“蜀世子宝”金印重达16斤,纯度95%,堪称重器。

那“江口沉银”遗址为何有这么多文物呢?原来,它就是传说中大西王张献忠沉银的地方。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闯王李自成齐名。据《明史》记载,张献忠身材魁梧,脸型稍长,面色微黄,长胡及胸,声若巨雷,人称“黄虎”。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顺皇帝,面对南明和清军的两面夹击,以及当地地主武装的骚扰,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临走时张献忠将所有的金银珠宝装了足有一千多艘船,从成都浩浩荡荡、顺水南下,行至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时,遇到了当地地主杨展武装的突袭,在激烈的战斗中大部分运宝船沉落江中,张献忠只带了少部分人马突围成功,这么多财宝张献忠怎么可能舍弃,于是命人在沉船处崖壁上分别刻下一龙、一虎,等以后有机会再来打捞,这就是民间“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谚语的由来。可殊不知1646年,张献忠在和清军周旋时因轻敌被豪格射杀,一代枭雄从此陨落,后来大清一统天下,那些埋藏在江口水下的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也就此下落不明。从2011年开始,大量“寻宝人”开始在这一片江水中反复搜寻,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从这里诞生,又引来大量做着暴富梦的盗宝者,最终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追回大量珍宝,现在经科学考古发掘后,大量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江口沉银遗址的发现,为解决诸多有关张献忠的历史传说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农民起义军的征战历史、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意义非凡,因而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02年,《世界年鉴》曾公布了一批世界宝藏之谜,其中张献忠宝藏位列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一。虽然目前已经出土了大量文物,但“江口沉银”的谜究竟算不算完全解开,谁也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江口沉银遗址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目前只发掘了一部分,这次发掘的地方可能是核心区,因为出水文物数量庞大,但也不能完全肯定,因为文献记载,当时张献忠是有上千条船只的,或许存在多个核心区,可能依然有大量珍宝静静地躺在岷江水下,这个遗址究竟还有多少宝藏,至今仍然是个谜。

大凡谈到明朝为何灭亡,不外乎是政治的腐败、明朝内部争权夺利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江口沉银遗址的发现,从侧面说明,明末时期,虽然国库空虚,但官宦、巨贾和皇亲国戚手中却拥有大量财富,在国家危难时都不肯拿出来为国分忧,最后人财两空,肥了农民起义军。据记载,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的国库只剩八万两银子,穷得叮当响,但后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却从皇族官绅那里搜来了大量金银财宝。在这种背景下,即便崇祯皇帝再勤勉、再节约,又能如何?所以,大明这条破船,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沉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