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常建华:《保定地区出土墓志校释(明清民国卷)》序
摘要: 耿超教授、陆青松副研究馆员编著的《保定地区出土墓志校释(明清民国卷)》付梓在即,我先睹为快,愿从社会史的角度谈些对墓志价值的看法,与读者分享。 该书收录墓志61篇,其中明代47篇,清代11篇,民国3篇。这些墓志主人死后葬于保定地区,其实也主要是在这里出生,而生活则并不限于保定。墓志主要反映出明、清、民国时期墓主人的人生经历。 书中收录的 ...
耿超教授、陆青松副研究馆员编著的《保定地区出土墓志校释(明清民国卷)》付梓在即,我先睹为快,愿从社会史的角度谈些对墓志价值的看法,与读者分享。
该书收录墓志61篇,其中明代47篇,清代11篇,民国3篇。这些墓志主人死后葬于保定地区,其实也主要是在这里出生,而生活则并不限于保定。墓志主要反映出明、清、民国时期墓主人的人生经历。
书中收录的明代墓志最多,反映了多种社会面相。
如望族的境遇。《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是五代时期人窦禹钧的故事。窦禹钧家住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因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又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其为“窦燕山”。窦燕山五子仪、俨、侃、偁、僖,在宋代均中进士、为官,人称“窦氏五龙”。书中第1号明代墓志志主窦敬即为仪之后裔。窦敬,河北定州仁乐乡人,早年为州学生,以儒业致身而隶名军籍,洪武十八年戍卫云南,因善医术,治病救人。第7号明墓志志主孙荣,孙荣世家保定满城县,族甚大,先祖孙德明太祖时因军功升保定中卫右所镇抚,再升本所副千户,太宗靖难后例升为本所正千户,墓志铭文说“满城之族唯孙雄”,可见其为一方望族。第8号明韩春妻李氏墓志记载,李氏为保定蠡县刘陀社南大留村“巨族”,所嫁韩春也是本乡“名家”。第18号即是韩春墓志,说韩春“世燕山宝坻人,值元乱,避地保定蠡县。因家□遗家谱,忘始祖名”。第15号明傅珪夫人王氏合葬墓志记载,王夫人“世出清苑王氏望族”。第47号明冯盛明墓志,记载冯氏先世居昌黎,明初分徙大姓,始祖以是来涿鹿县地方。上述墓志记载的名门望族都在包括保定在内的京畿之地,北方的大家族是值得研究的。
女性墓志较多,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性别问题。第2号明寇文渊夫人李氏墓志记载了士大夫家庭中的女性生活内容,如课子读书,自治丝麻于傍,示以不惓,用家内劳动方式伴读,期待子之有所成就。第11号明田景贤夫人杨淑人墓志记载了墓主嫁于读书人及丈夫为官后的生活:淑人初婚,丈夫时为州生员,“日事讲读,家无赢储,而淑人攻苦食淡、勤以起家,不见其不足。及公日跻显荣,俸入厚且腆,淑人食饮、服御,萧然不加于旧”。女性选择读书人为婚,看中的是丈夫的家教与潜在的价值,更重视培养子弟读书,虽含辛茹苦,在所不辞。
还有太监的墓志。第9号明牛玉墓志铭记载司礼监太监牛玉历侍七朝、居官八十载的事迹。其中英庙复辟,以翊戴功进太监掌监印,掌理中外章奏,委任日隆。天顺五年七月,曹钦兵变,牛玉随机应变,京师肃清,英宗嘉其功,“特赐金币诸物及河西务马房羊房庄田二千余顷以酬之”。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明代重用宦官问题会有所助益。第12号明张全夫人李氏合葬墓志,墓志主人为成化、弘治朝司礼监太监张淮的父母,为涿州人。该墓志记载:“公子淮入禁庭,历事宪宗、孝宗两朝,肄学内书馆,以词翰累官至司礼监太监,屡奉敕勘内库外藩。公事执礼奉法,简于帝心,俾参预机密,赐蟒衣玉带,许乘马禁中,恩礼备至。”这些志文亦是了解明代太监的重要史料。
墓志也记载了一些民俗活动。如第4号明梁鹤安葬墓志记载,保定府清苑县梁鹤安是永乐成化间人,他“道遇猎夫罗鸟雀百余数”,可见当时有专门从事网罗鸟雀的猎人。
清代墓志很有特色。清初原明朝被废大学士冯铨降重用,前述第47号明墓志志主冯盛明即冯铨父亲,第48号则为冯铨、刘氏、钱氏、纳蓝氏合葬墓志盖,这些资料有助于了解冯铨的家庭。第49号清李如淓墓志,记载顺治时期李如淓于万安知县任上禁止溺婴的事迹:“俗重婚嫁,靡费无纪,产女者多囗囗,君囗为厉禁,生聚渐蕃。”靳辅以康熙朝治理黄河著名于世,第50号墓志志主清靳应选,为靳辅之父,墓志记载了靳氏父子及其家族的事迹,如墓志铭作者所言,“国有史,家有乘,后之君子可备考而征其不诬也已”,说明该志有补于史乘。而第51号墓志志主靳夫人纳喇氏则是靳应选夫人亦即靳辅母亲。两墓志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靳氏家族的认知。第52号王世祥墓志,反映出康熙朝的政治特色,如以孝治天下,颁发御书赐“庆堂”扁额,赐御书“远上寒山石迳斜”绝句一幅,不仅彰显皇帝的文化修养,且以赏赐御书密切君臣关系。第56号张铨墓志记载墓主人“论学以实行为主,尤不喜宋儒静坐之说”。第57号鹿传霖墓志记载了保定著名家族——定兴鹿氏的一些情况。第59号冯有茂的墓志铭,乃冯玉祥之父的文献,保留了冯氏家族的历史。
此外,民国的墓志亦应留意。第60号赵亚曾墓志,系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的文献,赵亚曾32岁英年早逝,但成就非凡,墓志说他发表英文著述18种,百万余字。他六年间从事地质考察,足迹遍布直隶、山东、湖北、浙江、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墓志记载了志主北大求学、西洋留学以及治学成就,资料难得。第61号胡茂如墓志,记载了这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治学的情况。胡茂如留学日本,翻译西方哲学著作,致力于国人了解海外世界,26岁去世,令人更加惋惜。
本书所收的保定出土墓志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加上整理者详细准确的校释,使得墓志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近来人们颇为重视墓志追怀生命的价值,更增加了对于墓志人文价值的认识。我们可以从墓志主人的人生遭际与故事,感悟人生与逝去的时代。
常建华
2024年3月23日
原文载《文物春秋》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