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吐娜 |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在抗战期间的活动
摘要: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在抗战期间的活动吐娜内容提要本文对反帝会的成立背景及在训练干部、动员民众、宣传抗日,特别是在动员抗日募捐、援助抗日前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作了阐述。一 反帝会的成立与发展及其性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兴起。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与社会主义苏联相邻,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 ...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在抗战期间的活动
吐娜
内容提要
本文对反帝会的成立背景及在训练干部、动员民众、宣传抗日,特别是在动员抗日募捐、援助抗日前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作了阐述。
一 反帝会的成立与发展及其性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兴起。新疆地处西北边陲,与社会主义苏联相邻,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条件,使新疆成为抗日战争大后方,为支援前线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的抗战形势对新任新疆督办盛世才也产生了影响。为了巩固在新疆的统治,盛世才审察形势,权衡利害,打起了亲苏、反帝的旗帜。1934年8月1日,在迪化成立了“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通过了《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章程》,主要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确保新疆永属中国领土。根据《章程》,其会员不分男女、民族、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只要承认《章程》均可申请入会。反帝会的主要成员为教育界、军界、公务员等人士。
反帝会组织上设总会委员会,下设分会,委员会设委员若干人,由委员会选出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主持会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青年部、妇女部,1935年增设军事部,各部设部长、副部长各一人,管理各处、部事宜。[1]
由于盛世才的“亲苏”政策,反帝会成立之初与苏联领事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委员长何语竹每星期都与苏联总领事会面,共同研究工作。[2]1935年约20余名联共党员从苏联来新疆,同年年底反帝会进行了第一次改组,取消了委员长制,盛世才自任会长,李溶、和加尼亚孜任副会长,不少联共党员被安插入会,取代了盛世才的同学、同乡,担任主要领导工作。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之一的王寿成(又名俞秀松)担任了反帝会秘书长,联共党员王立祥任组织部长、满素尔任文化部长、宋伯翔(政训处处长)担任新成立的军事部部长职务。反帝会组织进一步扩大,成员增加到2 400人,绝大多数是公教人员、中学师生、部队官兵等。反帝会又在焉耆、伊犁、塔城等地建立了14个反帝分会。就连西北最偏僻的阿勒泰地区都成立了分会。[3]同年11月总会修改了《章程》,增加了“六大政策”等内容,[4]把贯彻执行六大政策放在了首位,还出版了机关刊物《反帝战线》。
1938年1月,一批中共党员来到新疆,其中黄火青担任反帝会秘书长,次年对反帝会进行了第二次改组,9月对章程第二次修改,其宗旨除保留反帝和保持新疆永久为中国领土两项外,又增加了“在国际方面要巩固以苏联为中心的反法西斯之和平阵线,要反对新帝国主义战争以维持世界和平。在国内方面要拥护抗战,发展抗日,坚持抗战到底”[5]等内容。从章程的修改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新疆特定的环境中,从事抗日和建设新疆的决心。改组后的反帝会由原来的8个部合并为组织、宣传、联络、民众4个部,中共党人在其中担任了一定领导职务。反帝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新疆各族人民一致抗日的指挥部,其领导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深入人心。仅6年内,分会由14个发展到27个,直属分会由28个增加到38个。直属小组由6个增加到26个,会员将近万人,其民族成分也由9个增加到10个。[6]
曾在反帝总会任组织科科长的共产党人段士谋回忆:“反帝会当时是新疆很红的群众组织,它类似党的外围组织,又不完全是外围组织。因为一方面参加反帝会的人,不少都是各族进步青年和厂矿工人,另一方面各机关单位的公务人员,甚至不少反动人物,为赶时髦,纷纷要求参加了反帝会。我们执行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只要不是汉奸、卖国贼,主张团结一致,抵抗日寇的侵略,都是我们团结的对象。”[7]可以说当时反帝会的活动深入到了全疆各个阶层。
二 举办反帝训练班,组织理论学习
尽管盛世才想把反帝会作为其巩固统治的工具,但中国共产党人却努力把它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在训练干部,动员民众、宣传抗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反帝会为了培养理论骨干,在成立的当年就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干部训练班,学员都是从各区、分会的干事或小组长中选送的青年积极分子。每期训练时间一般是3~6个月,每班学员30~50人。训练班使用《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六大政策教程》等教材,还学习社会科学和新哲学(当时对马列主义的称呼)等理论课程。反帝会还利用各种纪念日举办展览、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街头演讲,进行反帝宣传。高级训练班从1938年11月开始举办,课程增加了《毛泽东抗战言论选》、《论青年修养》等新内容。
反帝总会各级组织经常以报告会、讲演会等形式,组织会员进行理论学习,聘请茅盾、张仲实等人做理论辅导和国内外形势政治报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曾在反帝训练班讲课的包尔汉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也担任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这门课程的讲师。训练班授课时间在早晚,参加者相当踊跃,学习也比较认真,在集会和节日,反帝会则张贴标语、出墙报,散发传单,并举办街头演讲,所有这些都是新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8]反帝总会还规定,各区会分会、直属分会每月必须对会员进行政治测验,考核会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情况。训练班自反帝会成立到1942年解散共举办了20期、34个班,培训会员2 200余人(不包括区分会,外区县反帝会训练人数),为各区分会直属分会培训了一批理论骨干。[9]
三 开展宣传活动、出版《反帝战线》
1937年9月,共产党人王寿成担任反帝会秘书长主持该会的日常工作后,为了加强反帝会的宣传工作,积极呼吁并促成了会刊《反帝战线》的出版。1943年随着反帝会的解散,《反帝战线》也停刊了。《反帝战线》总共出版了55期。印数最多时达1.5万份。维文《反帝战线》也出版了两期。王宝乾、杜重远、萨空了、茅盾、张仲实等著名爱国人士曾在该刊任编委,同时他们又是撰稿人。“《反帝战线》发表了许多争取抗战胜利的文章,鼓舞人民充满信心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支援抗战前线,它号召新疆人民为建设新疆、巩固后方,保证国际交通要道的安全而积极工作,同时也无情的揭露了汪精卫等汉奸卖国投敌的罪恶行径。”[10]《反帝战线》对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救国和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反帝总会还出版了《新疆青年》、《抗战漫画集》以及《抗战歌曲》等。
反帝会在新疆的文化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成立初,为了向全疆各族人民宣传“四月革命”的意义,委员长何语竹和康炳麟共同编写了名为《四月革命》的歌曲,当时唱遍了全疆。[11]反帝会各基层分会基本都有自己的歌咏队。总会曾举办歌咏学习班,请“新兵营”的文化教员教歌,每周3次。总会和分会还经常举办歌咏比赛。1941年10月举行了第一次维吾尔族歌咏比赛,演唱了《战斗歌》、《准备好啦》等歌曲。[12]
话剧在当时的新疆非常盛行,各学校都有话剧团。反帝总会成立了总剧团,黄火青秘书长亲自指导总剧团工作。后来,赵丹、王为一、徐韬等人来新疆后成立了专业性的“新疆实验剧团”,把话剧运动推向新的阶段。1940年11月6日,反帝总会举办了话剧比赛大会,各话剧团演出了《故乡》、《突击》、《劳军》、《血祭九一八》等剧目。
在迪化,新疆学院和女中等学校文化活动最为活跃。1939年5月,新疆学院反帝直属分会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纪念“反帝的五月”活动,活动中有报告会、讲演会和文艺演出。杜重远院长在纪念会上发表了以《反帝的五月》为题的报告。[13]地处南北疆交界处的焉耆专区,是一个有蒙古、汉、回、维吾尔等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反帝总会成立后不久,焉耆就成立了第九分会。共产党员曹克屈等人带领九分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校园里、在开都河畔的树林里、茶馆内,组织学生、群众教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延安颂》、《游击队之歌》等抗日革命歌曲,指导学生们组织歌咏队、剧团,演出《八路军子弟兵与群众是一家》、《父母送儿女去当兵》等话剧。通过宣传、演出,使当地的各族群众懂得了抗日救亡的道理。[14]
反帝会为了鼓舞前线抗战勇士的斗志,还发起慰劳信运动,数月内就集得10万封用各种文字写的慰劳信。这些满载着边疆各族儿女真诚慰问的信件,成了战壕里鼓舞战士们的精神食粮。黄火青和中共党员刘伯珩(又名白大方)、于村(原名刘德亨)、韩光等团结反帝总会的进步人士,指导和帮助全疆各族文化促进会、妇女协会等民众团体,并通过遍布全省各地的反帝会基层组织,广泛深入地宣传民众、组织民众,掀起抗日救国的高潮。
新疆妇女联合会是反帝总会领导下的一个群众团体,出版有机关刊物《新疆妇女》。该会在提高妇女界的觉悟、爱国募捐、缝制寒衣等活动中起了不少作用。
“通过反帝会的组织,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揭露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前线。抗日歌曲、抗日话剧、反帝小册子、……一时轰动全疆。”[15]
四 动员抗日募捐、援助抗日前线
反帝会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募捐运动,成立了救国后援总会。1937年,总会组织了抗日募捐活动,各族各界人士踊跃捐献,很短的时间内就募集新疆币200多万两(1939年2月前,新疆币制以两为单位,以后改为元)。自1938年始,反帝会把募集抗日捐献作为经常性的活动。1937年9月起至1938年9月止,共计13个月,反帝会捐得新疆币近30亿两,反帝会用其中部分款项购买战斗机10架,命名为“新疆号”,于翌年8月送往抗日前线,当月22日,《新中华报》作了题为《新疆同胞献机10架》的报道,文中写道:“新疆省14族400万同胞忧愁国难严重,自动踊跃输捐,购机10架呈献国家。20日上午9时,在某地举行献机命名典礼,张元夫代表献机,到会数千人。仪式庄严热烈,空前未有。”[16]
1938年10月中旬反帝总会成立了募集寒衣委员会,各区分会、社会团体如妇女协会、各文化促进会也相继成立了募集寒衣委员会。[17]10月17日,反帝会、工商会、学联会、民联会、妇女协会、民教馆等团体负责人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募集寒衣支援前线问题,会议决定开展募集10万件寒衣运动。会后,《新疆日报社》发表《致各族各界同胞募集寒衣书》。11月12日总会募集寒衣委员会颁布了《募集寒衣条例》,在全疆掀起了募集寒衣运动。
南北疆也成立了抗日救国后援分会,如北部落土尔扈特蒙古联合和什县各族各界同胞共同组织民众抗日救国后援分会,共推夏律瓦活佛为会长。[18]各区分会、直属分会设法扩大募集寒衣宣传,各界人士、各族群众踊跃捐款、捐衣。焉耆第九分会就捐献了1万多套御寒棉衣和一架苏式战斗机,受到总会的表扬。[19]在昌吉寒衣募捐动员大会上,不到两个小时,就筹集到500万两(省票)和各种粮食谷草。[20]从迪化抗日救国后援总会收到的电文中可知,拜城县县长兼抗日后援拜城分会委员长玉布拉音阿吉:“奉命以来随即会同公安局长沙五提、民联会长木沙领导分组广为劝募,竭力宣传,庶使乡村各民族须知国难当头,大家努力,热烈募集,以其广大援助,保护国家,去后兹据各组报告,各民众都了解日寇,敌仇势同切齿,对于援助寒衣无不极表劝迎,以资报国,当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非常踊跃,现已募集寒衣,得获贷款共省票银一千六百一十万两,业经照数解交库车分银行,转缴迪化后援总会。”[21]
1938年12月在阿克苏区的一次募捐活动中,一位维吾尔族妇女捐元宝27个,一名叫沙海的阿訇捐省银票780万两、天罡220个、大元宝1个(重50两)。[22]维吾尔族聚集的喀什区在反帝会的倡议下也积极为抗日捐款,据1940年12月10日“喀什区为汇缴抗日捐款事致省政府的呈”可知,当地民联会,反帝会以及妇女协会“陆续收入抗日捐款共计喀票银83 483两、大洋129元、以上二项于去岁3月间如数解缴喀什抗日后援会查收转解在案。”[23]
1938年11月,反帝总会成立了“献金运动委员会”,在迪化市民乐俱乐部设献金台,动员群众为抗日救国献金。有人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的场景:“更使人注目的就是许多老头子和老婆子都穿着艳丽的衣服,好似过年似的领着自己的儿孙寻找到这献金台来。把他们自己古存的金银,赤诚高兴的亲自送到台上来。”[24]这次迪化的献金活动仅10日内就筹集到12亿两新疆币,20万件皮大衣。许多少数民族王公及宗教人士也积极捐献。正在迪化女中上学的南路土尔扈特部汗王满楚克扎布的夫人乌静彬,忍着丈夫被盛世才投入监狱的悲痛,将王府的部分财产拿出,并动员部落群众捐款,总共捐献了黄金50两、白银1 000两、马100匹、牛100头,羊200只。[25]1939年2月哈密区维文会会长吾甫阿吉捐款省票1 500万两,受到了哈密区行政长的嘉奖。[26]
据统计,到1940年,全疆募集的抗日捐款有100余万元(新币)、寒衣捐款67万8千余元、献金9万4千余元、防毒捐款7万余元,以上4项捐款,除金银首饰等物不计外,现金总数达200余万元(不包括购飞机的152万5千元)。[27]反帝总会还成立了抗战备荒公粮委员会,组织群众为坚持长期抗战、防备灾荒储备粮食。还开展各种节约运动、劳动竞赛、平价运动和推销公债,以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巩固的抗日后方。
1942年9月17日以后,盛世才公开暴露了反动面目,反帝会名存实亡。1943年8月1日反帝会正式被取消。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自成立到取消,虽然只有9年多的时间,但“十年以来,反帝会对前线英勇杀敌将士艰苦奋斗保卫之伟绩普遍宣传,家喻户晓,……尤对援助前线不遗余力,事实俱在,人物畅达。”[28]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作为进步的组织,对新疆各族人民的觉醒所作的贡献、在将新疆建设成为抗日大后方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1]何语竹,康炳麟:《关于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及其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39~41页。
[2]何语竹,康炳麟:《关于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及其它》,《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39页。
[3]黄尔汗·朱山拜,白托拉·加那合买提:《抗日战争时期阿勒泰人民的爱国主义运动》,政协阿勒泰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阿勒泰市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刊印),2002年,第52页。
[4]《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章程》(1935年11月17日通过),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等编:《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6年,第51页。
[5]《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章程》(1939年9月16日修改通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第65页。
[6]姜作周:《六年来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第273页。
[7]段士谋:《难忘的岁月》,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博尔塔拉》,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0页。
[8]包尔汉:《新疆五十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第194页。
[9]白越先:《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的成立与活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第16页。
[10]王立业:《〈反帝战线〉简介》,《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第45~46页。
[11]何语竹,康炳麟:《关于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及其它》,《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43页。
[12]《关于举行第一次维族歌咏比赛的通知》,《新疆文化史料》第一辑,第114页。
[13]白越先:《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的成立和活动》,第28页。
[14]陆万海,郭承华:《焉耆的反帝会与文教事业的发展》,巴州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二辑,第25页。
[15]段士谋:《难忘的岁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博尔塔拉》,第160页。
[16]《新中华报》1938年8月22日,转引自自治区党史委、乌鲁木齐市党史委编:《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3页。
[17]黄民孚:《反帝会的性质、宗旨、任务(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斗争纪事》,转引自《新疆文化史料》第一辑,第75页。
[18]新疆档案馆政2—5—745。
[19]陆万海,郭承华:《焉耆的反帝会与文教事业的发展》,《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二辑,第26页。
[20]铁(注,原资料上就这一个字):《募集寒衣运动在昌吉》,《新疆日报》1938年12月7日,转引自《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第141页。
[21]新疆档案馆政1—2—8。
[22]曹爱库:《抗战时期中共党人在阿克苏》,新疆党史委编:《在抗战的洪流中》,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0页。
[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等编:《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8页。
[24]余作:《献金运动在迪化》,《新疆日报》1938年11月30日,转引自《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第146页。
[25]和静县文史编撰委员会编:《和静县志》卷33《人物》,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1页。
[26]《哈密区就通令嘉奖吾甫阿吉为募集寒衣运动捐献大宗银两事给哈密后援分会的训令》,1939年2月13日,《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第108页。
[27]《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86页。
[28]《关于结束反帝会工作的报告》,《新疆文化史料》第一辑,第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