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最新研究表明:三星堆青铜器很有可能有两个不同的铸造地

摘要: 三星堆青铜器以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青铜器不仅反映了古蜀文明的高度发展,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风格 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风格可以明显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青铜罍、青铜尊这种带有中原文明特征的青铜器;一类是青铜大面具、青铜大立人这类带有本地风格的青铜器 ...
      三星堆青铜器以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青铜器不仅反映了古蜀文明的高度发展,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风格

      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风格可以明显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青铜罍、青铜尊这种带有中原文明特征的青铜器;一类是青铜大面具、青铜大立人这类带有本地风格的青铜器。

      三星堆本地风格的青铜器造型独特,想象力丰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与中原以容器为主的青铜器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例如,青铜纵目面具的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这种超现实的造型使造像显得威凌八方,给人以强烈的震慑感;还有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号神树”,有三层树枝,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残高396厘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非常壮观,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具有如此高超的铸造工艺。

      另一类中原风格的主要是青铜容器。三星堆出土铜容器与商文化尤其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关系密切,1号坑出土的铜尊、瓿、盘和器盖等是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常见的器物,这些器物的纹饰作风是典型商文化的风格。2号坑出土的Ⅰ—Ⅲ式圆尊形制十分接近商文化风格;方尊和方罍也是商文化尊、罍特有形制,但纹饰具有蜀文化风格,反映了商文化与蜀文化的逐渐融合。

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精湛,大量采用分铸、铸接、铆接等工艺,显示出古蜀人掌握了高超的冶铸技术。根据专家研究,三星堆青铜器铸造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铸接技术:三星堆青铜器的铸接技术应用非常普及。例如,青铜神树的构件中,使用了铸接技术将三件羽状装饰物铸在一起,还设置有自锁的销孔。此外,精美的青铜小鸟、带有发髻的青铜头像、大铜鸟的两羽翼等都运用了铸接技术。

      二是分段铆接工艺:三星堆的一些青铜器,如青铜尊,采用了分段铆接工艺。这种工艺是把比较难铸造的大型铸件和一些特殊器类先分段铸造,然后再把各段套接起来,用铆钉连接固定,使大型铜器的制造更简易。

      三是补铸法:三星堆青铜器在铸造后,如果出现铸造缺陷,采用的方法不是遗弃,也不是回炉重新做,而是将铸造缺陷的地方重新进行补铸。这种补铸法在三星堆的青铜器修复中也有应用。

      最独特的就是芯骨技术了。通过CT探测发现,三星堆不少器物内部发现了芯骨,包括金属芯骨以及推测为竹木等的有机质芯骨。这种技术主要存在于青铜神树树干、铜龙、青铜小立人等极具“三星堆”本地风格的青铜器中。在目前检测的大量中原商周青铜器中,未见用有机物作为芯骨的工艺技术。在三星堆发现这种技术之前,国内的芯骨和条形芯撑技术最早见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以及青铜水禽的脖颈之中。这些铸造过程中包裹进去取不出来的泥芯,或许可以成为破解青铜铸造地的突破口。

三星堆青铜器的来源

      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源和产地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根据铅同位素比值研究,三星堆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数据显示为“高放射性成因铅”,这种铅不仅见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也见于安阳殷墟和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器,揭示了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和长江流域以及西南地区青铜文明之间的某种深层联系。

      此前,崔剑锋和吴小红的研究表明,所有的铜器不管是三星堆文化特色的铜像等还是中原文化的尊、罍等都是同一矿料来源,而且很可能来自同一铸造地或由同一批工匠铸造完成。他们推测三星堆文化的大部分本地青铜器很有可能是外地工匠携带着金属原料来到三星堆后在很短时间内铸造而成的。

      但是最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对青铜器中泥芯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三星堆本土风格的青铜器和中原风格的青铜器非常有可能是在两个不同的铸造地铸造的。具体两种风格的青铜器到底是在哪里铸造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据三星堆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雷雨在今年7月份透露:三星堆青铜器铸造作坊的具体地点也已经在考古发掘中找到了线索,有望很快进行发掘。发掘工作将会给三星堆青铜器铸造地的研究提供最强有力的实物支撑。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