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陕西六大参评项目丨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摘要: 02项目简介2022-202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渭南市博物馆、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在陕西中部、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富平段)新发现12处旧石器遗址,并对其中的朱黄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该区域首次发现和发掘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川河右岸周家坡、庙沟等8处遗址的石制品主 ...


01

项目负责人简介


张改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先后参加或负责了贵州贞丰孔明河、贵州习水黄金湾、陕西南郑疥疙洞、陕西洛南夜塬等重要遗址发掘,出版专著和考古报告3部,发表学术论文及考古简报40余篇。




02

项目简介


2022-202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渭南市博物馆、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在陕西中部、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富平段)新发现12处旧石器遗址,并对其中的朱黄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该区域首次发现和发掘旧石器时代遗址。


石川河右岸周家坡、庙沟等8处遗址的石制品主要埋藏于第三级阶地上覆的S6古土壤层至L1黄土层中,依据黄土-古土壤序列可知其年代约在距今60多万年至3万年之间。石川河左岸4处遗址均位于第二级阶地部位,以朱黄堡遗址最具代表性,该遗址累计发掘900余平方米,发现3处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了26000余件石制品和500余件动物化石;根据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及光释光测年,可知其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绝对年代约在距今30万年至4万年前后。


富平石川河流域距今60万年至30万年间的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石英次之;剥片多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器主要为石片石器,多见中小型的刮削器、凹缺器,修理多较简单。距今30万年至7万年左右的石制品原料构成与前一阶段基本一致,同时剥片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新出现了较规范的盘状石核、单台面定向剥片漏斗状石核;石器以中小型的刮削器为主体,凹缺器、尖状器、石锥亦较多,还有少量的砍砸器、手斧、手镐等重型工具,石器修理大多较为精细。距今7万至3万年前后的石制品数量相对较少,基本延续了前一阶段的技术面貌,并表现出逐步小型化、精细化的特点,呈现出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过渡的特点。


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一,该发现填补了石川河流域和渭北中部广大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空白,将该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7000年前后追溯至距今60多万年前。第二,出土了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的石器,并首次在渭北地区发现了原位埋藏的盘状石核、手斧等重要遗物,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为渭北乃至黄河中游地区古人类石器技术演进、人类行为适应方式等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资料。第三,通过坚实的地层埋藏学和年代学证据,初步建立起了渭北地区自中更新世早期以来长达60多万年、连绵发展的旧石器文化序列,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连续发展演化过程。



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遗址分布图


周家坡遗址地层剖面及石制品埋藏情况


富平石川河右岸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S6与S5古土壤层)


富平石川河右岸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S4古土壤层)


富平石川河右岸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S3古土壤层)


富平石川河右岸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S2古土壤层)


富平石川河右岸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S1古土壤层)


富平石川河右岸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L1黄土层上部)


朱黄堡遗址远景


朱黄堡遗址发掘现场


朱黄堡遗址发掘现场


朱黄堡遗址用火遗迹


朱黄堡遗址出土动物化石


朱黄堡遗址出土的石核与石片

(L3黄土层-S1古土壤层)


朱黄堡遗址出土的石器

(L3黄土层-S1古土壤层)


朱黄堡遗址出土的石制品

(L1黄土层)




图文 | 张改课

编辑 | 李   懿

初审 | 李彦峰

终审 | 张改课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