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观点 | 对天津水西庄文化保护与研究的一点认识

摘要: 水西庄位于天津城西,三面环绕南运河,占地百余亩,是天津著名盐商查日乾、查为仁和查义父子两代建设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增建园中之园小水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扩建介园,后乾隆皇帝改介园为芥园。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建河神庙,成为一个有揽翠轩、藕香榭、绣野簃、数帆台等景观的园林建筑群。 ...
水西庄位于天津城西,三面环绕南运河,占地百余亩,是天津著名盐商查日乾、查为仁和查义父子两代建设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增建园中之园小水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扩建介园,后乾隆皇帝改介园为芥园。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建河神庙,成为一个有揽翠轩、藕香榭、绣野簃、数帆台等景观的园林建筑群。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称,扬州有马秋玉之玲珑山馆,天津有查氏心榖之水西庄,杭州有赵氏公子之小山堂,吴氏尺凫之花瓶斋,名流宴咏,殆无虚日。该书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四大私家园林中,水西庄是北方唯一一家。清道光年间水西庄开始破败,现遗址尚存。




水西庄公园与湿地之争


现在将水西公园建在侯台湿地上,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是值得商榷的。湿地,是一个地域的地下地上水交换的载体,是地域内调节地下水地表水的生态系统,换言之是大地之肾。天津市20世纪还是河湖众多的水城,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城市水体被覆盖建设成为高楼大厦。如20世纪的鞍山西道与红旗路的龙井里地区,赛博电子商城、桂荷园小区都是将水坑填埋后建成。因而,如今天津城市的热岛效应是我们这代年少时不曾有过的现象。



我认为,在城市中保留候台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起关键作用。水西公园以栽种树木草皮为主,以公园路面硬化为基础,它破坏了湿地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系统,影响了地表水地下水生态补偿的外在条件。树木通过根系吸收地下水输送到叶片散发到空气中,来调节小气候的空气环境。正是这样大量抽取地下水的植被存在,从根本上破坏了湿地载体环境,对地下水构成了“抽水机效应”,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再有,在城市建设中,路面硬化和楼群美化需要,很多地表水只能以地表径流的方式通过地下管网流入河道,好像给大地穿上了“雨衣”,得不到地表水的渗漏补给。城市地下岩层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因此,城市中的湿地是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要素,要倍加保护。




水西公园不能与水西庄划等号


历史上的水西庄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运河畔,如今建设的水西公园却在西青区侯台湿地上。笔者听到了很多种说法。最典型的论调就是水西庄作为天津历史上高雅文化代表,不是红桥区独有,应是天津共有。但是挪到他处就脱离了历史本体,缺失了真实性。



需要说明的是,水西庄遗址目前还在天津市红桥区文物普查的名录内,是属于文物保护的遗址。而水西公园从规划设计之初就不是以遗址为目的建设的,没看到任何部门公开过水西公园是水西庄“复建”的信息。这样呈现出来的水西公园,就存在是否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



另一谜团,既然可以在候台湿地建公园,那为什么不可以用在红桥区建设“水西公园”?这样大的项目,决策要有论证。我以为是决策建在前,帮助公园施以文化在后。关键是找的文化专家没有专长地理环境的,更有专家为了“实现”湿地建公园的意图,将历史文化“毫无顾忌”地“借用”来。




水西庄文化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研究水西庄与水西庄文化,大家多关注在雅集、诗社和文化名流上,还有在与红楼梦与曹雪芹的关系上。我以为研究重点还应放在反映历史政治、经济等议题上。乾隆皇帝四次驻跸水西庄,很多人关注在行宫建设与下江南的关系等方面。叶修成教授提出了乾隆皇帝驻跸与下江南无关。那乾隆皇帝的意图又是什么?大家不能忽略了水西庄查氏是盐商这个事实。皇帝驻跸是“调研”盐税这个国家命题。天津在研究盐与国家经济关系上投入较少,甚至几乎淡忘了此重要课题。



研究水西庄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与国家发展的背景上。比如水西庄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在20世纪初由天津著名的文化人严修、华世奎、林墨卿、严智怡等在教育救国、新闻报国等理念影响下发起的引起社会共鸣的文化活动。



再如济南五三惨案,蔡公时壮烈殉国。他的一岁女儿蔡今明被好友、水西庄后人查尔炽偷偷带离济南回到天津抚养,改名为查学敏,直到1992年查学敏(蔡今明)65周岁时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2007年12月14日,作为红桥区水西庄复建项目文化宣传组中的一员,我随同前往山东省济南市专访了蔡今明女士。这样的史实还有很多。北京人艺的名导夏淳(查强麟)、著名诗人穆旦(查良铮)等都是可研究的水西庄文化议题。这些都与家国情怀、与国家发展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对水西庄遗址保护的想法


首先,遗址保护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再现。我们应从传承历史文化,对未来负责的角度重视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如果不对遗址利用加以规范,我担心今天的水西公园一旦被认定就是水西庄的“复建”,那20年后,现在的孩子成年了,他们对水西庄的印象就是水西公园了。此印象固化后,我们几代人挚爱的水西庄文化(政治与盐商、出版、方志、诗社、文化交流、北方园林)就“荡然无存”了。



其次,充分抓住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机遇。可利用水西庄遗址现在的芥园道与红旗路交口东侧人民医院门前现有的绿化小广场,绘制水西庄园景与南运河关系的图画,配以文字说明水西庄的历史。在这个小广场选择一方位做“水西庄原点”标注,可作为旅游打卡点进行设计。按照现代旅游技术,将水西庄文化历史文化要素和现代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最后,充分挖掘水西庄文化,将研究成果与城市区域发展相融合,找到弘扬历史文化的融合点。



这是个人的一点思考,希望能提供一个思路,打开一扇窗,让清风吹进水西庄文化研究保护中,为水西庄文化推进作出更多的努力。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郭晓蓉

终审|李   政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