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湖南澧县李家岗遗址

摘要: 李家岗遗址发掘现场李家岗遗址位于澧县城头山镇大兴村一块高出周边约1米的低矮丘岗之上,是一处彭头山文化时期的聚落。2023—2024年,我们对遗址进行了2个年度的发掘。经调勘,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体文化堆积厚0.4—1米。已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壕沟、房址、火塘、灰沟、墓葬等遗迹,出土较为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此次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古稻田 ...
 

李家岗遗址发掘现场

李家岗遗址位于澧县城头山镇大兴村一块高出周边约1米的低矮丘岗之上,是一处彭头山文化时期的聚落。2023—2024年,我们对遗址进行了2个年度的发掘。

经调勘,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体文化堆积厚0.4—1米。已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壕沟、房址、火塘、灰沟、墓葬等遗迹,出土较为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

此次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古稻田遗迹。初步探明的古稻田位于南、北壕沟附近。南部古稻田在远离岗地的壕沟外侧。从有限的解剖剖面看,稻田内堆积自上至下由灰褐色至黄褐色,呈多个水平薄层展布,部分田埂结构亦较清晰。结合埂与田块等地层关系,推测遗址南部存在早晚三期稻田,每一期稻田堆积均由上部灰褐色黏土和下部深青色黏土的一套复合沉积层构成,这为进一步认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土壤结构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材料。

北部古稻田灌溉沟及田块

北部古稻田揭露的面积较大,在北壕沟的内、外两侧均有分布,主要利用岗地外缘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从发掘情况判断应存在大小不等的多个田块。古稻田堆积主要为深褐色黏土,在已揭露的一田块西南部发现一条窄而浅的灰沟与田块西边缘相接,推测应是灌溉沟。古稻田北部与早期壕沟共存。此北壕沟前后经历至少三次反复清淤开挖,一方面表明这里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区域,另一方面则显示这些沟渠的开挖与古稻田本身应有密切的关系,先民稻作生产已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田野发掘的同时,我们在剖面及平面系统采集土样进行水稻植硅体浓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两处稻田地层多数含量超过5000粒/g,部分达到10000粒/g以上。

李家岗遗址为澧阳平原继城头山遗址、鸡叫城遗址之后古稻田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提前至距今8000多年的彭头山文化时期,是长江中游古稻田探索的新突破。(李意愿)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