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雷峰塔的历经(下)

摘要: 四、清代(1644-1911年) 入清后,康熙、乾隆皆醉心江南,尤其是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锺。康熙曾五次南巡五到杭州,后两次索性直接住到西湖内孤山行宫,还亲自为十景御书题字,立碑建亭,再次促了西湖繁荣。但将“雷峰夕照"改成“西照”似乎不雅,因此流行不起来。 (清)朱彝尊(1629-1709年)(商调)—半儿 净慈 “冷云山寺画屏秋,断塔雷封残照留,孤汊酒村风幔 ...
 四、清代(1644-1911年)
入清后,康熙、乾隆皆醉心江南,尤其是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锺。康熙曾五次南巡五到杭州,后两次索性直接住到西湖内孤山行宫,还亲自为十景御书题字,立碑建亭,再次促了西湖繁荣。但将“雷峰夕照"改成“西照”似乎不雅,因此流行不起来。
(清)朱彝尊(1629-1709年)(商调)—半儿  净慈
“冷云山寺画屏秋,断塔雷封残照留,孤汊酒村风幔收。载归舟,一半儿莲蓬一半儿藕。”这又是将断塔人诗的一例。很明显,雷峰塔是破烂不堪的残塔,既未复原亦未重建,似任其风雨飘摇,自然零落。
(清)厉鹗(1692-175年)(双调)清江引
雷峰夕照
“黄妃塔颓如醉叟,大好残阳逗。浑疑劫烧余,忽讶飞光候。渔村网收人换酒”。到了清代还称黄妃塔呢!
乾隆六次南巡,六次驻跸西湖,遍游西湖,写下诗章,如“西湖十景诗”、“龙井八咏”、“十八景诗”等,其中《雷峰夕照诗》云:
“何处高峰无夕照,斜阳此地独标名;钱王遗迹犹堪指,爱是山头塔影横。”乾隆皇帝也是强调吴越王钱弘俶的创建和雷峰塔的造型。但《南巡盛典》中的雷峰塔(1771年),图3为(清)“南巡盛典"中的雷峰塔,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仍为残状,说明乾隆盛世亦未修复,仍是残塔。清乾隆年间董诰绘《西湖十景雷峰夕照图并诗》:“浮屠高矗与云齐,问景偏宜日色西;千叠湖波漾金碧,六桥掩映是苏堤。”图4为(清)董诰“西湖十景图”中的雷峰塔,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间),仍为残状,说明人清之后未修复。董诰:字蔗林,浙江富阳人,尚书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三十六年服阕人直南书房。初邦达善画,受高宗知。诰承家学,继为侍从,书画亦被赞赏。看来此图当作于此时。
(清)王瀛《雷峰夕照》诗:
“暝色霏微入远林,乱山围绕半湖阴。浮屠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最后一句可说是描绘《雷峰夕照》的千古绝唱。

图 3

图4
五、近代(1911-1949年)
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当然也就顾不上重修雷峰塔。
现代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月下雷峰影片》作于1923年9月26日,诗曰: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
明白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一
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看来是一个败落凋零的塔影。也不单是雷峰塔,整个西湖杭州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志摩日记西湖记》中却说:
“三潭印月——我不爱什么九曲,也不爱什么三潭,我爱在月光下看雷峰静极了的影子——我见了那个,便不要性命。”从后来在《济慈的夜莺歌中》说:“在我们南方,古迹而兼是艺术品的止淘成了西湖上一座孤单单的雷峰塔,这千百年来的雷峰的文学还不曾见面,雷峰塔的映影已经永别了波心。”他是把它当成了艺术品,而且是足以可以为它"便不要性命”的艺术品。
徐志摩1923年9月29日又作《雷峰塔》诗:
那首是白娘娘的古墓
(划船的手指着野草深处;)
客人,你知道西湖上的佳话,
白娘娘是个多情的妖魔;
 她为了多情,反而受苦,
爱了个没出息的许仙,她的情夫;
他听信了一个和尚,一时糊涂,
拿一个钵盂,把他的妻子的原形罩住。 
到如今已有千百年的光景,
可怜她被压在雷峰塔底,
一座残败的古塔,凄凉地,
庄严地,独自在南屏的晚钟声里!
这就是诗人或大众眼中的雷峰塔。事有凑巧,恰在一年后的前四天倒掉了。诗人或划船的一定是如释重负!但却不知白娘娘的命运如何?
雷峰塔于民国十三年(1924)九月二十五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下午一时四十分终于倒掉了。当时杭州市民闻讯争睹往观,万人空巷。一个月后,鲁迅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是近人将雷峰塔视为封建势力象征的开始。

图 5  自南屏山净慈寺望
现代文人沈尹默(1883-1971年)《闻雷峰塔倾坏)诗:
“梧叶披沥荷叶干,西凤吹梦过江岸。斜阳古寺西湖路,无复嵌奇老衲看。”
因是闻听后立即写的诗也当在倾坏后不久,它表达了一部分人对雷峰塔倒掉后的伤感。
徐志摩署题“九月西湖"的“再不见雷峰”诗发表于1925年10月5日《晨报副刊》:.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家,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蒽;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为什么感概,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为什么感概,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为什么感概,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一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为什么感概,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这首诗是基于对旧思想、旧制度的憎恨,把塔视为“镇压”、“荒家”,为其倾倒而欢呼。但也还有其伤感怀念的一面,因为它毕竞是“止淘千百年来”的“古迹而兼是艺术品”。
民国十五年(1926)十月,浙江省官绅筹款万余元拟修复雷峰塔。恰值北伐战争时期,此款旋被拨作犒军之用。
吴寅,原杭州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33年曾主持保俶塔的维修加固工作,自称是杭州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他在“开发西湖南线景区专题研讨会”上发言说:《会上许多同志提出重建雷峰塔问题,我是很赞成的。一九三三年我曾主持过修理保俶塔工程,当时也曾设想过,有一天要设法重建雷峰塔,使一南一北两座宝塔同映于西子湖中!》并提出了底径为一,残高为二点一七零的比例关系。
民国二十四年,浙江省邀梁思成作六和塔修葺计划方案,对杭州诸塔进行了详细考察。涉及到雷峰塔时曾表示宜恢复原状。
六、现代(1949-2000年)
建国后屡有重修雷峰塔的提议,见诸报端者有余森文.陈从周、吴寅、金杰、陈洁行、田野等各界人士。
邓拓《望雷峰》诗:
“映波桥上望雷锋,千古奇情有所钟。莫怪世人倾此塔,不教佛道逞凶锋。”
映波桥是苏堤六桥之一,南端第一桥,位于夕照山之西,距雷峰塔遗址最近。千古奇情是指民间四大神话之一的白蛇传爱情故事,女主人公白素贞,为救夫与金山寺僧法海大战.最后被永镇雷峰塔下。世人皆同情白素贞而痛恨法海.故皆欲倾倒雷峰塔。
陈从周(1918-2000年)《书带集·谈西湖雷峰塔的重建》(节选):“(1980年)五月间我到西湖,浙江建委及园林、文物两局都与我谈及重建雷峰塔事。我在园林管理局亦看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雷峰塔模型,有人要造这样的残破雷峰塔,说是这是老样子”。我“亦十分同情"这种看法,假如说今天雷峰塔未圮,整旧如旧,我是赞成维持现状,这是符合文物政策的。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是荡然无存。我们重建有两重意义,第一恢复名胜;第二开辟游览点,并不是保存古迹,因为古迹一点也不存在了。雷峰塔本来是一个五代塔,不然,何必重建呢?重建就要依其原貌,这似乎并不会令人费解,万一来了个以新做旧、似破非破的一个火红大水泥柱或砖柱,不但设计无法,且真啼笑皆非,我看除非请做假古董的先生代劳,我们搞古建筑的同行,恐无人能担当此盛事,为后世人所非议。苏州虎丘塔的塔顶,就是想做假古董,那个白白的水泥顶上,加上几张如张乐平先生笔下“三毛”头发似的碎瓦,那才是“今古奇观”矣。何以名之?日“泥古”,泥古就是不化。我希望在处理这名闻中外的“雷峰夕照”一景时,对这塔的重建要慎重考虑研究啊!我想“还我真相”大约是理所应当的吧!”
1983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包括重建雷峰塔在内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写有:恢复西湖十景之一、并建民间流传极广的雷峰塔。
1988年底浙江省成立”雷峰塔重建促进会。
1995年12月施奠东主编《西湖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0年4月-5月,进行了遗迹发掘。雷 米;副阶周匝,其对边距达37米。峰塔残迹。八角形平面,一层塔身对边距24.4。图 6

图6。
七、我的结论
以上较为详细地考察了雷峰塔的来龙去脉,虽然资料有限但与一般古塔或古建筑比较起来应该说还是比较丰富、完整的。吴越王钱俶王妃黄氏及诸宫监为奉安佛螺髻发舍利,约公元977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于西湖之滨创建黄妃塔,因近杭州罗城西关门故先名西关砖塔,因在雷峰山上俗名雷峰塔,八角七层,楼阁式。此塔于北宋末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方腊起义攻打杭州时毁于战火。但烧掉的仅是木构部分,砖塔身尚存。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大比丘智友发起重建,费时二十年。根据风水家的意见取消了六层和七层,修复成五层。李嵩《西湖图》中的雷峰塔就是此时较真实写照。在元代还相当完好,未见损坏。到了明代后期嘉靖三十年前后被东倭所焚。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四明周龙的西湖图中就直接画成了残迹状态。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就进而产生李流芳所记述的“老衲”、“醉翁"之喻。进人到清代既未见修,复也未见破坏,这种残破状态就-直保存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十五日午后一时三十分彻底崩塌。这就是我所考察的雷峰塔各时期的全部历史。为给今日雷峰塔设计提供依据,尽可能将有关资料搜集到一起,以免设计人员搜集之难之苦。还为便于查找,特以时代为序,自宋元、明、清至于近、现代。但由于资料本身所限,分布无法均匀。 

原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1卷第4期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