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2024年度山西考古项目丨大同市左云县古城西汉墓地
摘要: 一、项目概况 为配合大同市左云县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城市基础建设,根据考古勘探报告,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牵头于2024年8月至2024年9月对此区域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项目地块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兴云镇古城村东北,东临空地,西临左鸦线S201省道、南临空地、北邻京拉线G109国道。根据现场实地勘查,勘探面积为33333.36平方米,勘探墓葬29座。二、工作理念 采 ...
一、项目概况
为配合大同市左云县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城市基础建设,根据考古勘探报告,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牵头于2024年8月至2024年9月对此区域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项目地块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兴云镇古城村东北,东临空地,西临左鸦线S201省道、南临空地、北邻京拉线G109国道。根据现场实地勘查,勘探面积为33333.36平方米,勘探墓葬29座。
二、工作理念
采用布方发掘,在确认遗迹边界、大小的前提下,一般采用½或¼解剖法,由内向外逐层进行,在灰坑边缘预留2-3公分的缓冲区,以便清理边缘。清理发掘后进行照相、绘图、记录、提取出土器物等步骤。
三、主要收获
本次发掘总面积约550平方米,实际清理墓葬28座,灰坑2处,从出土陶片及器物的特征来看,年代应为西汉时期。
遗迹平面航拍图
其中,墓葬28座。方向有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种。其中12座为夫妻同穴合葬墓,10座夫妻异穴合葬墓,5座为单人葬。
共出土随葬品261件(套),以陶罐和陶壶为主,还有少量彩绘陶壶、陶灶、陶井、陶鼎、陶盒、铜饰件、铜五铢钱等;随葬器物主要置于棺前或一侧。
M13 “乐竞” 印章
彩绘陶壶及其铺首
随葬陶器组合
灰坑2座。H1出土大量生活器陶片和动物骨骼,H2出土折腹陶盆1件、铜带钩、铜饰件各1件。
四、初步认识
28座墓葬形制以土洞墓为主,流行西汉中晚期盛行的竖井和斜坡墓道,随葬陶器以成套的壶、罐组合为主,多数墓中出土浅盘口、矮假圈足壶均为西汉晚期典型陶器。同时,所有墓葬均未出现新莽时期典型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等铜钱,也说明这批墓葬的年代下限应早于新莽时期。个别墓葬还出土井、灶以及鼎、壶、盒等仿铜陶礼器。
左云粮库汉代墓地位于汉武州故城东约1.4公里处,墓葬数量较少,且未发现高等级墓葬,可能为武州故城的平民埋葬区。此次汉代墓葬发掘,加深了对雁北地区汉代文化面貌的认识,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汉墓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材料。
发掘单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左云县文化和旅游局
项目负责人:侯晓刚
时代:西汉时期
主要参与人:江伟伟、杨豪杰、王众楷、李帅、徐海良
供稿:侯晓刚